旅行文學

遠得要命,苦得要命,去了不死也剩半條命:我讀契訶夫《薩哈林島行旅》

 

旅行的模樣有千百種。你可以機票買好離手,隨興說走就走;也可以精密策劃,照表打卡,必吃必玩買,無一遺漏。至於俄國文豪契訶夫,在百年前遠赴薩哈林島的旅行,則是一段有意為之的考察與田野調查之旅。

沒有鐵道,別說飛機,車馬跋涉,靠北又苦逼

1890年4月21日,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從莫斯科出發,橫越西伯利亞,在抵達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後,同年7月10日,乘坐貝加爾號輪船,渡過韃靼海峽,抵達俄國最邊緣的流刑地薩哈林,展開將近三個月的調查旅行。

薩哈林島在台灣與中國的教科書裡,習稱「庫頁島」;日本則習稱「樺太」,並在江戶幕府曾直轄該島的年代,稱之為「北蝦夷」。帝俄與日本皆曾在薩哈林島投入資源,派員探勘、警備與移住,為的是競逐其利權與歸屬。契訶夫訪薩之前,俄日曾根據「樺太暫行規則」協議共管,兩國分別控制北部與南部,聽任雙方人民雜居、置產,直至1875年兩國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全島改歸俄屬。

《巴黎症候群》閱讀心得:25齣真實尖刻,但依然想念的巴黎幕後花絮

不知道在多方闢謠後的 2022,「浪漫花都巴黎」的形象還殘留多少?如果你仍然對這個城市有點信心,《巴黎症候群》再適合你不過。

 

《巴黎症候群》書籍簡介

《巴黎症候群》是 25 封幽默又細膩的日記,以第二人稱的書信格式,記錄了作者前後超過十年的巴黎旅居生活。那是他的曾經癡情、落入凡間,種種與巴黎的愛恨糾葛,情感之豐富,就像是在看一對分手戀人的回憶錄,酸甜苦辣皆有其動人之處。

故事從第一天如何隻身帶著六十公斤超重行李、逃難似地從機場搭地鐵進入巴黎開始,在「香榭麗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上和法國人爭論麥當勞存在的意義、龐畢度中心廁所內的電話驚魂、難以捉摸的法式思考邏輯、電影中的美夢大破滅、邊緣移民區的底層生活觀察、到實戰經驗分析巴黎人的懶散習慣和感情觀一一收錄,看得不禁直呼:「對,這才是在地人認識的道地巴黎」!

延伸推薦:毀三觀、浪漫、時尚?精彩法國電影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