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

《末日日記》 第二篇



 

親愛的日記,


 

這一週過得相當辛苦,我感受到了更深的孤獨和壓力。每當我開始挖掘避難室的空間,我都不禁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如此堅持這個計劃?為什麼我選擇了如此困難且孤獨的道路?


 

在挖掘的過程中,我時常陷入一種內心的迷茫。孤獨的挖掘工作讓我懷疑自己的決定,讓我感到自己是否真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想到了家人,他們不理解我,甚至對我的選擇感到失望和擔憂。這讓我感到沮喪,讓我質疑自己的決定。


 

然而,每當我看著挖掘出的一塊塊土壤和挖掘出的空間,一種奇特的自豪感湧上心頭。這不僅僅是對工作的成果的自豪,更是對自己的堅持和信念的自豪。我意識到,我並不是在為了別人而做這一切,而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每當我在挖掘過程中感到疲憊和無力時,我努力回憶起我開始這個計劃的初衷。我想到了那些災難的警示,想到了過去的災難所帶來的破壞和恐懼。這些記憶激起了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讓我明白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地建造這個避難室。


 

《末日日記》第一篇

親愛的日記,


 

今天是決定動工地下避難室的第一天,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堅定,即建造一個避難所來應對可能發生的災難。然而,這個決定並不是毫無煩惱和困惑。在這篇日記中,我將詳細描述我內心的轉變和思考過程,以及我為何堅持建造避難所的原因。


 

一開始,當我開始深入研究各種災難情境時,我的初衷只是獲取知識和增加對災難的認識。我閱讀了大量的報告、研究和相關資料,以了解地震、颶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因素帶來的災難。


 

這些研究結果給予我一種強烈的危機感。我意識到災難不僅是虛幻的故事,而是一個現實可能發生的事件。我開始想像著災難來臨時的混亂場景,人們的驚慌和恐慌,以及社會秩序的瓦解。


 

這種心理壓力迫使我開始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我意識到依賴他人是不夠的,因為在災難來臨時,每個人都會面臨自己的挑戰和需求。這時候,只有擁有一個安全的避難所,才能提供我們生存的機會和保護。


 

然而,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我的家人時,他們並不理解我。他們認為我陷入了一種過度恐懼和擔憂的狀態,認為災難發生的機率很低,我只是杞人憂天。這讓我感到孤立和無助,因為我無法與最親近的人分享我內心的煩惱和理由。

川端康成《千羽鶴》:孤寂的書寫與深不可測的慾念

讀川端康成的書,常常會陷入難以言喻的思緒。這難以言喻的情感一方面是感嘆他細膩深刻又唯美抒情的文筆,另一方面,卻是對他所描寫的美麗事物,感到深不可測、洶湧難抑的毛骨悚然。彷彿在他的書裡,越美麗的事物、情感,也越散發著不能輕易觸碰的恐懼。
 

《千羽鶴》是川端於1949年開始連載的長篇小說。並於1952年出版成冊。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千羽鶴》其實有續集,名為《波千鳥》。並在1953-1954年間進行連載。但後來並未完成,也因此常被人忽略。譯者林水福有感於之前的譯本皆未收錄續集,於是在2017年和木馬文化出版社重譯再版了這本新的《千羽鶴》,增加了裡面續集的內容,所以使得這次的譯本譯的雖是未完成的小說,卻讓人在閱讀《千羽鶴》時能有更完整的認識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