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學知識

瑞士手錶之謎 有栖川有栖

本書包含四個短篇故事,分別是另類Y的悲劇、女雕刻家的首級、夏洛克的密室以及瑞士手錶之謎。四個故事中,除了夏洛克的密室採用兇手親自進行案件的描述方式,其他都是由火村教授(偵探角色)打電話給代表作者本人的有栖川(在故事中也是推理小說家),一起協助警方辦案。
-
有栖川有栖深受到艾勒里昆恩的影響,故事中也常常出現借鏡艾勒里昆恩的地方,並且他的敘事手法極為重視邏輯,極為本格派。我們可以隨著故事進行看到火村一步一步的推理,也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完整一件事情的邏輯花費很大的功夫,以瑞士手錶之謎為例,光是一支手錶引發的推論,就構成了這一整篇故事,看完之後有種邏輯炸彈轟炸的感覺!
-
通篇四個故事的推理都很吸引人,基本上不會出現兇手無理頭的做了一些事而影響案情,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對於喜歡看本格推理小說的讀者應該會讀得津津有味。由於是短篇故事,加上描寫邏輯會花掉很多篇幅,故事的背景及人物描寫就沒有那麼深入,不過那些也不是本格推理的重點👀
-
總而言之,本書能夠讓人感受到推理的樂趣,短篇小說也不會讓人閱讀起來有壓力,很推薦~有興趣的人、想挑戰邏輯推理的人可以去看看喔!

 

歡迎留言分享想法!
歡迎追蹤IG→搜尋:detective_record
一起看書學知識~

一個都不留 阿嘉莎·克莉絲蒂 /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一個都不留是阿阿嘉莎克莉絲蒂精選的第一名。本故事描述一群人被邀請到一個孤島上,並且最後因為各自的罪孽而一一被殺害的故事。書中兇手採用與童謠相符的殺人模式,「童謠殺人」,被害人死亡的方式會與童謠歌詞對應,「十個小小戰士…...一個都不留」,以此在書中開頭就暗示「大家都會死」,詭譎的氣氛營造得恰到好處,書中設計極具現代感的別墅與眾人猜忌與害怕的心情呈現強烈對比。
-
有趣的是,本書並沒有白羅也沒有瑪波小姐出現,也就是說,沒有偵探角色。案情就在眾人互相猜忌下悄悄進行。隨著島上眾人的調查,我們會發現兇手藏在眾人之中,因為沒有偵探,所以最後真相大白的方式是透過兇手自白,透過這份自白,讀者可以看見兇手的內心,補足了整篇故事都沒提到的動機。推理部分我覺得蠻細膩的,把所有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安排的匿名對話仔細拼湊過後,會發現一定有人躲在十個人裡面暗地行動,至於那個人是如何躲藏、如何暗地行動?在最後的自白寫得非常詳細。
-
不過有時候會覺得這些被害人也太容易就被誘騙到孤島上了吧😂甚至不是甚麼熟悉的朋友寄來的邀請,只能說古典的推理小說有時候為了滿足劇情,會讓角色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決定;但除了這點,整本書節奏明確,眾人的互相猜忌也描述得繪聲繪影,最後的自白也把犯案過程解釋得很清楚,沒有遺漏掉伏筆,所有伏筆也都是為了案情而設計。
-

犯罪小說家 哈利·杜蘭 / Bad things happen Harry Dolan

本書描述一名身分不明,自稱大衛·盧更的男子,進入「灰街」(書中的出版社) 進行編輯工作後,事件開始接二連三的發生…。
「當犯罪小說的情節成真,身陷其中的小說家能夠改寫結局嗎?」
書的介紹蠻吸引我的,我一直很好奇當一部作品描寫「案件與小說情節」類似時,作者會怎麼圓這謎樣的邏輯,畢竟,哪個天才會完全照著推理小說來犯罪? (名偵探柯南就有這種白癡劇情XDD,雖然我還是會看🫠
-
不過我顯然是誤會了,案件並沒有與書中的小說如出一轍,反而是裡面的推理小說家們會依據他們自己寫的劇情來幫忙分析案情,提出各式各樣的觀點,蠻有趣的。書中圍繞在出版社的人們擴張劇情,上一本我看的圍繞出版社展現劇情的書是 #喜鵲謀殺案,所以對這種題材並不陌生。不過相比喜鵲謀殺案的主角,本書的主角神祕感極重,他本身的身分就是個謎,而他的過去也透過作者的安排與後續劇情連結,而不會特別突兀的像是硬生生安插一段劇情,顯示作者的邏輯能力之高;但也因為要塑造主角的神祕感,作者在書中大半部幾乎沒有描寫他的內心,讓我很難跟主角產生共鳴,就少了一種閱讀的快感。
-

誰殺了她 東野圭吾 / 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殺した 東野圭吾

這是東野圭吾的加賀恭一郎系列,扎扎實實的回歸推理本質的一本書。「要讓讀者徹底享受推理的樂趣」,這是東野在寫這本書時的想法,而這本推理小說最大的特色,也就是劇情最後並沒有明確的指出兇手是誰,我相信也的確讓多數讀者開始認真思考,整理並推斷出真凶到底是誰。
-
故事中的案件是和泉園子這名女性的死亡,而她的哥哥康正作為第一發現者,在仔細觀察犯罪現場後,認為園子不是自殺而是遭人殺害的,但是他為了報酬而隱藏了現場的線索,試圖讓警方以自殺結案;另一方面,警方到場後,加賀恭一郎在剩餘的線索中也推理出謀殺的結論,而後的故事就著重在康正及加賀的辦案過程中。時常在故事中我們跟著康正搜查案情,遇到瓶頸時加賀跳出來給了關鍵線索,但在以為快要得到答案時又是加賀冷不防地潑了一波冷水XD
-
因為強調推理這個重點,故事中描述線索、思考、辦案、問話的部分寫得相當詳細,讓人不禁想像真的遇到類似的事件時,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觀察出這麼多東西?而且這只限於觀察,還要加上觀察之後的推理…,不過畢竟是推理小說,只要努力的消化並分析作者給出的線索及可(雖然這本書的線索真的很多,而且越看會越覺得說一樣的線索,能想出來的犯罪內容卻不是只有一種…)。另一方面,也因為用了很多篇幅描述線索,對於人物的塑造以及案件的深度就顯得較為遜色,不過這畢竟不是本書的重點。

六個嫌疑犯 維卡斯.史瓦盧普 / Six Suspects Vikas Swarup

本書是作者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Q&A》,被翻拍成貧民百萬富翁。作者想要藉由六個嫌疑犯的人生,描繪出印度社會萬花筒般的多元風貌。老實說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印度是蠻不熟的,連附近的國家都不太確定,現在算是對地理位置有些大概的雛形了,也了解了印度的社會風氣。
-
這本書是之前去二手書店逛的時候看到的,書名馬上抓住我的眼珠,再看看書的介紹,完全是在描述一本推理小說,馬上把它買下擺進書櫃的待看名單中。當我翻開第一頁,滿心期待謎題的開始,沒想到開始出現靈魂附身這類靈異事件,這還是我第一次接觸不是以科學理性來描寫的推理小說🤔
-
隨著閱讀之後,我發現這本書並不屬於推理或是犯罪小說的範疇🤣。在無惡不作的維奇.芮伊的死亡案件中,由警方鎖定的嫌疑犯總共有六位:退休貪官庫馬,當紅女星莎柏南,離島原住民艾可提,手機慣竊穆納,美國公民佩吉以及維奇的父親老芮伊。六種不同的人物,六個不同的人生,因緣際會拼湊成一個大故事,引出了印度社會中的問題,歧視女性、貧富不均、權力嚴重失衡、政商貪腐,有錢人用錢消弭紛爭,窮人被冠上犯罪的標籤。
-

救贖者 尤·奈斯博 / Frelseren Jo Nesbo

救贖者是哈利·霍勒警探的系列第六部,前後的故事分別是魔鬼的法則及雪人。本次劇情基本上還是獨立的,不過因為是在偵破「王子」這個跨集數大案的下一集,有些劇情還是需要看過前面的故事會理解得比較清楚。
-
「這是最後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只需要一發子彈。」
這篇故事的劇情描述在聖誕節前夕,一名殺手眾目睽睽的殺害慈善義演中執勤的救世軍人羅伯,沒有人認得出殺手是誰,唯一的線索只有兇手脖子上繫的一條紅領巾。是誰對羅伯有深仇大恨到需要殺害他?而剛逮捕「王子」的哈利,不但沒有成為局裡的紅人,連最信任他的長官都被調職,前女友蘿凱也交了新男友,戒酒之路也不順遂,可以說事事不如意,他如何偵破這件殺人案?
-
因為尤·奈斯博寫作的手法,我們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了解整體故事的全貌。當我們看見一塊塊拼圖,試圖思考故事全貌時,會發現這些拼圖能拼出各式各樣的劇情,但是當拼出故事的全貌時,會出現一條邏輯最為清晰的道路,先前埋的伏筆也會填滿個個縫隙,這是尤·奈斯博讓人著迷之處。還有他在描述哈利的酒癮發作時,深入其境的描寫都讓我覺得作者是不是其實自己是酒鬼XD
-

剪刀男 殊能將之

這次的心得一大堆,先說結論,這本書書評不錯,不過有些地方可能會踩到讀者的地雷。我個人是覺得可以看一下,故事設計蠻有趣的,閱讀時的體驗很不錯,就是轉折讓我不太能接受。

以下書評有雷
--------------------------------------------

-
這是我第一本接觸的敘述性詭計小說,的確是讓我印象深刻。書中描述剪刀男作為一個連續殺人犯,正要對第三位被害人下手的時候卻被一個模仿犯搶先,陰錯陽差地變成屍體發現人,為此,剪刀男決定挺身而出揪出犯人。光是這段故事設定就讓我覺得很有趣了,於是開始品嘗這本作品。
-
然而這本書的優點缺點都蠻多的,以下我想分成優點及缺點部分講講我的想法。

- 優點
優點部分,作者在作案、偵案以及破案的過程都描述得非常詳細而且有邏輯,時間順序也有條有理。我蠻喜歡這種風格的,雖然一開始就從讀者視角看到整個案件過程,但是跟著警方視角處理案件,我們會發現原來情報不平等的時候可以讓人們變得多麼盲目,這部分類似的風格跟嫌疑犯X的獻身有點像,所以我原本以為也會有沒有描述得清楚的地方讓我們解謎(結果沒有)。不過雖然最後謎底讓我有點傻眼,我在閱讀的過程還是很愉快的。

池邊的幻影 阿嘉莎·克莉絲蒂 / The Hollow Agatha Christie

池邊的幻影故事圍繞在安卡德 (Angkatell)一家,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家族,留著家族血液的人都有一些奇異的特質,彷彿能夠透過心電感應了解親族的想法。以露西·安卡德為例,她是一家的女主人,書中描述她是一個思緒跳動極大的人,像是可以從大象聯想到銀行之類的,但她的親人們卻能夠了解她在講甚麼。
-
這也是一本典型的古典推理小說的設計,一群莫名其妙的人聚集在一處。這次的被害人是約翰,雖然他有一顆專心於研究的事業心,但簡單一句話評論他這個人:渣男!他有所有渣男的特質:長得帥、自負、自私、有吸引女人的特質、也確實有超過一個親密對象,而且他容易發脾氣,又是一個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例子🤪!所以看到他被謀殺的時候我還蠻開心的。
-
那究竟甚麼原因導致他被殺?他死前喊了一聲「荷利塔…」又是甚麼意思?我們一樣期待白羅帶給我們答案。本書案情看似簡單,卻在辦案的過程中得到很多線索,但會讓人摸不清頭腦(與安卡德家族的怪異有關),不過最後的解答一樣是個合乎邏輯的答案,並且有證據指認兇手,不再是靠白羅用想法推理出兇手。
-

藍色列車之謎 阿嘉莎·克莉絲蒂 /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Agatha Christie

很久以前讀過一些阿嘉莎克莉絲蒂,這位推理女王的作品,最近興起想好好品嘗其著作的念頭,在圖書館借到了這本藍色列車之謎。
-
閱讀的時候,可以發現就是一本非常典型的推理小說!各式各樣的人物,心懷鬼胎,又因為各自的目的糾纏在一起,而所有故事線交會在謀殺案發生處-藍色列車之上。故事敘述被害人得到一顆自古以來引發無數殺戮的火心寶石,並且她在感情上也與人有矛盾,那究竟是為了錢財、還是為了愛情導致她死亡?我們在白羅神探的細膩推理下得到了答案。
-
講到白羅,就不得不提到他那傲慢的性格。克莉絲蒂真的把他寫得蠻討人厭的,書中多次提到,這矮小的老頭假裝謙虛的微笑、自傲的抬起頭,並且在對話中都展現他對自己的驕傲,以及把其他人都當成白癡的感覺🤣。但是當他最後在解釋案情的時候,又不得不佩服他在這麼多線索中,能夠找出符合理論的那條明路。
-

門徒 泰絲·格里森 / The Appentice Tess Gerritsen

這本書是外科醫生的續集,描述一名與荷伊(外科醫生本人)作案模式類似的犯人出沒,甚至荷伊逃獄與其會合!本書跟外科醫生不同的是,本書不是以摩爾警探作為主角,摩爾跟凱薩琳(外科醫生裡的主要被害人)快樂度假去了。不過其中的懸疑驚悚仍然寫得繪聲繪影,也難怪書評會說「燈別關,先檢查家裡的櫥櫃,並把所有門都鎖好,再開始看《門徒》!」
-
本書以瑞卓利警探的角度來看故事,在看外科醫生時,我其實沒有很欣賞她的個性,太過直接、處處愛比較、不容許自己吃虧,不過在看門徒時,對這名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漸漸對她改觀,也可以理解為甚麼她會養成這種個性。全書看著瑞卓利從籠罩在外科醫生恐懼的陰霾中,加上自尊心作祟而不信任任何人,再看到她遇見狄恩探員後心態漸漸軟化,終於學會放鬆自己不再這麼有戒心,這樣的心境轉變是我覺得本書扣人心弦的地方。
-
回到故事情節,全書的節奏跟外科醫生類似,會讓人捧起書來後就忘記把書放下。但可能因為是續集,所以作者著重在描寫荷伊的心理,犯人的作案模式也都與荷伊扯上關係,而沒有著墨在本書主犯的作案動機及背景,結案過程也結束得有點快,說不定書再厚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更完整的故事,這部分覺得有點小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