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年少有為才叫厲害?大器晚成行不行?



年少有為引發集體成功焦慮

相信在人資圈,或者中年想要轉職、換工作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人力市場上,「35」這個數字是個魔咒、門檻。仿佛一個人只要年過35歲,無論他的實力、才情如何,在市場就被貼上過氣商品的標籤。

在兩年前,這還是個被企業、社會公認且默許的狀態。我就很常聽人資在找人時,明明要的是歷練充足、戰功彪炳、情緒穩定的主管級,但一看到35歲以上就不由自主的嫌棄。我一直都很納悶這種”年齡歧視”的想法:如果要找的是上述條件的高階人才,請問35歲以下的人,符合條件的機率高嗎?


走進書店也是一樣。只要觀察架上暢銷書排行榜都是哪類型的書,就知道現代人的焦慮是什麼。有陣子超流行「30歲之前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過了35,再不XXX就是人生魯蛇」、「我如何在30歲達到財富自由」等等這類年少有為的標題。搞得好像人人都好年輕就成功了,了只有我沒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