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John Wick》和《Matrix》:演繹截然不同的武打風格,難度比演活兩個人更可怕!

同一個演員能夠在同一個時期有兩部同類型的大作,其實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雖然,《Matrix》的角色設定很明顯借用了奇洛李維斯的另一部電影,但是,製作組不但沒有照搬人物設定,反而更強調了《Matrix》中的Neo可是一早便是「功夫」高手,而不是殺手。

 

演繹不同武打風格的難度

 

在討論兩部電影前,不妨用另一個演員作為解說,那就是《John Wick 4》中出現的大配角:甄子丹。

 

甄子丹是知名的武打演員,而令他登上事業高峯的,肯定是《葉問》系列。不過,筆者一直有看甄子丹的電影,要說他在《葉問》系列最突出的一點,反而是他的武打風格大為改變。

 

甄子丹不止是一個武打演員,他對他的電影作品也有很大程度的投入和目標,例如在較早前的《導火線》和《殺破狼》中,也嘗試將現代的綜合格鬥技巧加入在電影動作設計中。可惜的是,綜合格鬥的技巧本身並不直觀和不易理解,如果單純的拳腳搏擊,也遠不及香港武打電影的動作設計般吸引,當加入了纏鬥和地戰的動作,不論是演繹或是拍攝,都並不容易。於是乎,這兩部電影就成為了甄子丹的試驗作品,卻不及後來的《葉問》。

 

而如果一直有留意甄子丹的電影,他是很熱中於以腿法作為其動作標誌。但是,在《葉問》當中,基於葉問本人和詠春派系本來就不是以踢擊為主的武術,是故甄子丹為了忠實地演活這個角色,於是只能刻意收起自己的腿技,希望以更純粹的詠春技巧來演活這個角色。而事實上,他也是成功了,更成功地將詠春本來很樸實無華的技藝,透過精妙的動作設計,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搏擊場面。

 

如果有同時留意他的另外幾部作品,例如《精武風雲。陳真》,《一個人的武林》和《大師兄》等,就很明顯看到他在《葉問》當中壓抑了的腿法。特別是他的轉身踢擊,是不斷又不斷的展現出來,好比他在《葉問》中的日字沖拳一樣。

 

一個長年習武的人,在多年的磨鍊當中,肯定會不斷強化自己擅長的技術,但這亦代表了,他的其他技術斷然不及他自己最擅長的一套動作,要知道,身體的反應是透過長年累月的經驗所產生的,因此,要刻意地令自己不用自己專長的武打技巧,其實本身比起內心戲也是極為難以掌握的「演技」。然而,他在《葉問》當中幾乎完全收起了他自己擅長的技術,就幾乎是叫一個足球員去飾演籃球明星一樣,但是他成功了。

 

《John Wick》和《Matrix》如何不同?

 

《John Wick》和《Matrix》最大的分別,本身在其人物設定中可見一二。不過,在進入電影的比較前,先從演員本人,奇洛李維斯說起。

 

奇洛李維斯在開始他的「駭客」生涯前幾近和武打演員扯不上關係,最扯得上邊的動作電影他也沒有甚麼動作展示的空間。唯獨是在接拍《Matrix》後,他的演藝人生迎來了重大改變。

 

《Matrix》可是由知名武術指導袁和平首部在美國擔任武指的電影,據聞當年他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演員必須要接受他的團隊最少六個月的訓練,而奇洛李維斯也因此接受了袁和平團隊真正的「武術指導」。

 

而在電影內,主角Neo嚴格來說並不是「學」到武術的,而是「裝備」了武術。更重要的是,由第一集的故事,到第四集重新回到「學習」場境,他也很強調,這是「功夫」(Kung-Fu)。功夫在英文而言,其實就是「中國武術」的代名詞,也就是說,Neo的武打風格,就是中國武術。

 

單純地描述一個風格是很難發掘他的特色,因此,比較《John Wick》和《Matrix》之下,更能突顯到他們的不同。

 

《John Wick》的設計是一名職業殺手,最大的分別,莫過於他需要配合他的手鎗來施展他的搏擊技術。又,筆者在另一篇文章提及過,在《John Wick》當中出現得最多的武術技巧,應該是擅於以手腕控制的摔技合氣道(《John Wick》全系列的武術,被喻為最適合都市使用的自衛術合氣道)。

 

合氣道其實是非常符合《John Wick》的角色設定,因為合氣道當中特別著重步法移動來施力摔倒地方,而且配合搶奪對方武器的技巧,將合氣道由奪刀術昇華至奪鎗術,令整個角色的動作更為合理化。

 

要比較《John Wick》和《Matrix》的武打風格不同,除了是「功夫」和「合氣道」,其此就是「打擊技」和「關節技」的分別。

 

為了有效控制對手,《John Wick》使用了大量「關節技」,即會令對手無法活動,繼而被擊倒的技術,又,「關節技」和「摔投技」其實可說是表親,而在電影裏有暗示《John Wick》本人基於其家族關係應該有受過桑博(Sambo)訓練,一種揉合了俄式摔跤和柔道的搏擊技巧(在其回到其家族尋求逃走協助時出現過),因此在《John Wick》當中他就使用了大量的摔投和關節技來制服對手,而不是直接以打擊來了結對手。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單靠徒手打擊來擊倒,甚至是了結對手,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能夠靠徒手搏擊擊倒有受過搏擊訓練的人,在職業搏擊比賽也屬相當罕見,你可能會問,不是經常有KO(擊倒)的畫面嗎?那不是擊倒嗎?是的,但KO之所以來得珍貴,就是因為他並不常見,更多的時候比賽都是以分數來分勝負,而不是KO。

 

但基於《Matrix》的設定,Neo是超脫世界物理限制的存在,所以他的打擊技有效,也是「合情合理」的。

 

《Matrix》相對之下就偏向使用了更多的打擊技而不是關節技和摔投技。因此,你會見到更多的是他們拳腳交往,而不是纏鬥。這種打鬥畫面,雖不實際,但卻華麗。特別是配合香港武打電影的設計風格,每招每式的攻防,都能在畫面上帶來亮麗的表現。

 

正如上文提過,其實在甄子丹引入綜合格鬥技巧到香港電影前,其實香港電影的武打場面都偏向以打擊技為主,更多是因為中國傳統功夫當中甚少是以關節技和摔投技為主的武術。例如大家熟知的洪拳、蔡李佛、詠春、太極拳等等,都不是練習摔投的技巧。此所以由袁和平作為武術指導的《Matrix》,自然就會令畫面變得更傾向是拳腳搏擊而不是摔鎖控制。

 

奇洛李維斯的功力

 

甄子丹是自少習武的武術家,而奇洛李維斯相較之下只是中年才開始接觸武術。但是,不論在《John Wick》和《Matrix》當中,奇洛李維斯都能夠以其搏擊風格「打」出他的名氣。

 

值得欣賞的正是他和甄子丹,以及絕大部份的武打演員都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可以分開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技巧。奇洛李維斯對比起甄子丹面對的問題更大,甄子丹在電影當中都只是將擅長的腿技收起,但他仍然是在展現打擊技系統的技術。但奇洛李維斯可是以完全不同的系統來演繹他的角色的武術風格。

 

你可能說,這有甚麼難呢?直接使用完全不相關的另一套技術,不是更易嗎?

 

問題是這樣的,同樣面對一個直拳,打擊技的技術會傾向擋和還擊,保持一定的距離令自己可以發揮自己的技術,摔投技或關節技的技術剛好相反,會更傾向接下來,甚至是縮短雙方的距離至近身,令自己可以更有效控制對手。

 

那就是說,你需要演繹的反應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反應。比如說閃避球的練習要你習慣閃開來球,甚至是接下對方的球,但忽然要轉去打排球的時候,你還能否好好的作出適當的反應呢?

 

而奇洛李維斯卻做到了。

 

除了外型相似之外,《John Wick》和《Matrix》的武打風格近乎完全不重叠,而且是兩套差之甚遠的武術體系,但僅為一個所謂的「中途出家」的武打演員,卻能將兩套甚難演繹的武術技巧在電影當中展現出來,這一點是極為值得欣配的。

 

所以,一直都說武打演員看似是在表現自己,但當你細心留意當中的動作細節,他們的功夫就是演技,而這些演技所需要磨練的時間,比起劇情片所需要的內心演繹,難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你下次再入場看其他武打電影時,又不妨找找其他不同的風格作對比。

 

(撰文:鍾禮賢師範,專項研究武術的運動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國際教練,黑帶五段師範,多年來熱心於研究跆拳道的歷史和技術,透過運動科學實踐驗證,為融合武術與運動科學而努力。)

本文由作者【Owen Chung】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2000年開始學習跆拳道,並由2004年開始擔任教練至今,曾任跆拳道館秘書長兼總教練,為培訓教練人材編寫及整理多種教材,指導學生人數數以千計。並於2020年創辦以研究和發展傳統跆拳道為目標的「宏道會館」,以傳統跆拳道技術為本,學習綜合格鬥技巧。   跆拳道成就了現在的我。專項於跆拳道......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