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圖書館

從閱讀到虛構,「書」從來就不只是書——以京極夏彥《書樓弔堂》談起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

 

在文明開化的現代,書跟迷信等會連結到超自然想像之間的關聯基本上不容易被注意到。因為在現代,書籍往往被認為是承載知識的載體,是教育的媒介。閱讀變成一種學習、培養、思辨,和所謂不具客觀、科學證據的迷信事物是完全搭不上邊的。如果不小心牽扯上,大概通常是因為書籍和宣傳某個宗教有關。至於小說,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認為只是消遣、娛樂吧。畢竟很少人會真的把小說裡的東西當成真實的事件來研究,因此除非是文學研究,通常都只是拿來放鬆心情、打發時間的產物。許多人也因此認為愛看小說的人大概都是閒閒沒事做,而且認為小說的價值很低,因為他不是工具書,多半也不會是科普、社會學等之類的知識書籍,所以不實用。

 

或許這便是在今天閱讀金李璟的小說集——《活著的圖書館》——最具價值的地方。因為這部作品不但文筆極好,除了深刻地帶領讀者去認識和書有關的歷史。個人認為其實最重要的,是他透過小說結合歷史文獻的方式進一步探討什麼是人對書的慾望這一議題。以及進一步描寫到這種對書的慾望如何影響書的收藏、製造、傳播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