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H的雙面人生

遠距辦公的日常,就是人們要學懂如何在效率與代價之間取得平衡。

上午八點五十分,我穿著睡褲坐在電腦前,一邊吃著早餐,一邊點擊「登入」按鈕。這時才突然意識到,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天沒有見到同事了。螢幕上彈出的頭像提醒我,新一天的遠距辦公正式開始。

最初實施居家辦公時,主管信誓旦旦地表示工作效率將提升20%。最初兩週確實如此,不但節省了通勤時間,會議更加精簡,就連辦公室閒聊也變成了高效率的文字溝通。

然而,三個月後,情況開始出現微妙變化。早上九點的會議總有人「網路不穩定」,下午三點的進度匯報時常能聽到背景中孩子的哭聲、貓狗叫聲、裝修嘈音等等。上週我發現,原本兩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現在需要拖延到四小時——因為中途會不自覺地滑手機、整理衣櫃,甚至研究午餐該吃什麼。人力資源數據顯示,雖然日均工作時長增加了1.5小時,但實際產出反而下降了8%。

從生活成本而言,節省的交通費用確實可觀。每月減少了1200元的地鐵費和500元的外出午餐費。但是,此消彼長的隱性支出卻慢慢出現。電費的帳單卻給了我當頭一棒——冷氣從早開到晚,每月多支出800元。網路升級費、咖啡豆消耗量,甚至衛生紙用量都急劇上升。起初覺得舊筆記型電腦還能將就使用,直到連續三次視訊會議因網絡故障而被點名了。現在書房裡擺放著2000元的攝影鏡頭、3000元的人體工學椅,以及每週配送的精品咖啡豆。

進入第三個月後,我發現自己變得容易焦慮,心理健康慢慢是被忽視的慢性問題。沒有了同事隨口的玩笑,沒有了午餐時間的閒聊,甚至沒有了上司經過時的那聲「早上好」。視訊會議中大家都關閉攝影鏡頭,只剩下冰冷的聲音在耳機中迴盪。

上週專案出現了重大問題。原本在辦公室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情,現在需要寫三封郵件外加開兩個會議。設計部的阿杰將最新版本發到群組,結果五個人下載了四個不同版本。最糟糕的是新人入職三個月,我至今仍記不清他的樣貌。微妙的辦公室政治在WFH政治中變得更加複雜——畢竟沒人知道對方關閉攝影鏡頭後在做什麼。

我依然享受穿著睡褲開晨會的自由,但也開始懷念茶水間偶發的靈感碰撞。或許未來的理想狀態,既不是完全居家,也不是全員到崗,而是一種懂得取捨的平衡。就像我現在這樣,週三在辦公室與同事頭腦風暴,週四在家撰寫報告,週五則視心情而定。

桌上的咖啡已經涼了,我起身去重新沖泡。經過鏡子時,發現自己不知何時換上了襯衫——雖然下半身還是那條睡褲。這大概就是遠距辦公時代最真實的寫照:我們都在學習如何體面地與這種不完整的工作方式共存。

創作者
文字工作者 熱愛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電影 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建立我的個人專欄,成為HKESE 平台作家,廣泛曝光觸達10萬+ 讀者觀眾。
HKESE 星級創作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