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放工無限Loop:一個社畜的自我救贖手冊

自從我成為了社蓄了,我的生活變成了一部重播劇,沉悶而且重複。每天早上7點15分,我的鬧鐘準時響起。我就像個盡忠職守的獄卒,馬上起床刷牙洗臉,這些動作我熟練得可以閉著眼睛完成,就連擠牙膏的長度都精準到毫米。這不是什麼特異功能,熟能生巧,純粹是肌肉記憶在重複同樣的動作。地鐵上的人潮把我擠成沙丁魚,我卻感覺自己像個透明人,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辦公室裡,我的存在感比影印機還低。同事們的茶水間話題從結婚生子到移民置業,而我只能對著電腦螢幕點頭微笑,活像個NPC。午餐時間是最煎熬的社交馬拉松,我總是假裝忙碌到最後一刻,然後偷偷溜去便利店買飯團,至少收銀機不會問我「點解成日自己一個食飯」。

某個加班的深夜,我發現自己已經忘記怎麼自然地笑,隨著工作年資越來越多,我的社交能力慢慢退化了。鏡子裡的嘴角上揚弧度僵硬得像被魚鉤吊起,這種「職業性微笑」拿去拍恐怖片都不用後製。不少WhatsApp群組的對話停留在三個月前,最後一條訊息是我發的「得閒出嚟飲野」,下面跟著一串已讀不回和藍剔。

成為社蓄後,每天的回家後標準流程,就是甩鞋、開電腦、叫外賣,一氣呵成。Netflix成為我的精神鴉片,「繼續觀看」的列表長得能繞維港一圈YouTube推薦算法比我媽還了解我,永遠知道什麼時候該餵我吃「貓片」,什麼時候該給我灌心靈雞湯。《動物森友會》裡的鄰居會記得我的生日,而現實中的同事連我住在哪裏都要猶豫三秒。

在經歷第108次「不如轉工」的內心掙扎後,我決定學會在重複中尋找變奏,改搭不同路線下班,像玩真人版Google Map。

那天,我在群組發送回憶殺的照片,成功喚醒五個潛水員。約出來見面時發現,發現當年最宅的室友現在成了健身教練,最愛逃課的學姐在創業,而總考最後一名的傢伙居然在讀博士。大家都在自己的軌道上跌跌撞撞地前進,所謂的完美人生劇本根本不存在。大家的話題已經從「邊個professor最痴線」 變成「邊隻MPF最伏」,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大家笑我「成熟咗」,其實只是黑眼圈深了。但是,當我們像從前那樣為「海底撈定譚仔」吵得面紅耳赤時,我突然明白,長大的不是我們,只是生活的包裝紙換了顏色。

本文撰寫過程中,Netflix自動播放下一集達17次,YouTube推薦從「如何社交」變成「孤獨的好處」,算法果然比我更懂我。明天決定請假一天,去海旁餵白鴿——至少牠們不會已讀不回。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文字工作者 熱愛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電影 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建立我的個人專欄,成為HKESE 平台作家,廣泛曝光觸達10萬+ 讀者觀眾。
HKESE 星級創作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