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士如何貴?

圖片來源︰ezone.hk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稱,的士業界向政府申請加價。整體而言,社會反對加價,認為的士服務本來惡劣,根本沒有條件要求收取更高費用。類似意見也見於的士司機之中,雖沒有明言的士服務不佳,但加價所帶來的潛在增多利潤,只會落入的士總會、的士牌照持有者的口袋。司機之中也有贊成加價的,其中一名陳司機,獲無線電視新聞訪問,短短十秒的說話內容傳遍網絡。其言論除了為網民帶來取笑的資源外,還叫人值得反思如何用錢。

 

既然陳司機的說話簡短,不妨全部轉述如下︰「香港的士全世界最平㗎嘞,我話畀你聽。有啲市民搵唔到錢,你搭乜都係貴㗎啦。」(香港的士收費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我告訴你。有些市民掙不了錢,乘搭甚麼都是貴。)(訪問片段︰https://t.ly/YczCC)如果陳司機以至任何同業自問專業,必先瞭解市場狀況。誠然有市民付不起的士的高昂車資,甚至考慮乘坐哪種交通工具時,錙銖必較,那些自然不是的士的目標客戶。另有好一部分潛在客戶,寧願多付一點車資,選搭的士的強烈競爭對手 Uber。即是市況是︰無錢不乘的士,有錢也不揀的士。如斯弔詭現象,不知陳司機知否?

 

另一邊令網民失笑的是首句「香港的士收費全世界最便宜」,不少人都能信手拈來世界各地的的士收費,折算為港元,比較之下就知孰高孰低。但計算可不會如此簡單,還要衡量某地的士收費處於當地的相對價值如何,例如與工資中位數、一份平常午餐的價錢相比,才能計算車資相對於當地人的經濟負擔能力如何。如此工作交由經濟學家辦理,請恕尋常百姓未敢擔當。既然付鈔涉及經濟學,不妨以經濟學入門的角度分析市民厭棄的士的現象。

 

在經濟學中,金錢是交易媒介,所謂交易媒介就是買賣雙方認可、恰以代表價值的工具。在貨幣未問世以前,交易雙方以物易物,後來人類發明貨幣,就是某個社群,以至地域、政權管轄區所認可的交易媒介。自是「金錢」和「貨幣」在實際應用時可謂同義。以物易物的時代中,假設甲與乙交易,以一頭牛換一籮菜,代表甲認為一籮菜的價值不少於一頭牛,乙則認為一頭牛的價值不少於一籮菜,這樣才能成交。價值折算為金錢,人類的價值概念完全改變,以較抽象的數額衡量。現在恐怕沒有人每次付款前,都衡量特定金額若不用於甲貨,就能夠購得多少乙貨,而是盤算不同物品值得自己支付多少價錢。這種心中的盤算人人不同,經濟學上稱為「功用」(utility),功用就是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滿足程度、心目中的價值,可藉此估計消費者的行為。

 

經濟學是一門描述性學問,只分析現象,人類繼而應該如何行動,是個別人自行演繹和判斷。消費者手握現金,在街頭上選擇其他交通工具而棄的士,說到底就是他們覺得「錢唔係咁使」(錢不是這樣花),經濟學的描述是消費者看的士的功用很低。其他例子包括︰多年來有港人北上大陸消費,吃喝玩樂,有人覺得大陸產品和服務新穎突出,比香港價廉物美;有人覺得不外如是,浪費金錢。結婚是人生大事,有人豪擲萬計資財,付之一日,矢志舉辦永誌難忘的婚禮,似乎可以為兩人感情鍍上精金;有人認為婚禮一時,感情一世,結婚後的經營更為重要,錢無謂花在一瞬消散的事上。常人家居服較隨便,甚至殘舊,有人認為總有買簡單衣服的錢,穿得上身的都不應太失體面;有人認為家中就只有朝夕相見的幾人,裸體也看過,衣服穿幾個洞也不為過,根本無人在意。

 

價值由人賦予,本來並不客觀,但七百萬人之中,大部分人眾口一辭,聲言有錢也不乘的士,一句「搭乜都係貴」反而代表市民認為的士服務根本不值這個價錢。在正常運作的市場內,的士業界會檢討為何服務如此不受歡迎。當今世道,他們不思進取,在服務毫無改善下申請加價,是為厚顏無恥。奈何有關申請多半獲得通過,另附業界和核准的部門連番文過飾非。

 

香港市民現在還有選乘交通工具的自由,錢如何運用,仍是可以自行決定。部分情況則無計可施,例如在火災現場 cosplay 消防員的高官、當時玩直播的尊貴議員、獲撥公帑四十幾萬卻聲稱不具監察權的防火委員會,他們的公職秒秒燒掉納稅人銀紙。與此同時,地盤工人仗義救人,仍然謙稱不是英雄,自言只是小市民,他們沒有為此收取其他小市民一毛錢。(相關報道︰集誌社 https://t.ly/74PeQ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