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國際書展有感:文化是一種氛圍,而不僅是形式

多年來一直想去台北書展,然而上一次準備起行之時,遇上疫情,然後就一直未有機會再到台灣。終於在2024年總算還願,來到了這個以出版和文化盛名的地方所辦的書展。如果一定要和自己熟識多年的香港書展比較的話,那已經不只是高低之別,而是從根本已經有所不同。

 

樸實的吸引力

 

由從前到現在,台灣一直是我旅遊的首選目的地。友人都喜歡問,到底台灣有甚麼吸引,要我在開關以後一去再去呢?我說,其實是沒有甚麼吸引的,因為那不是可以言以名狀的喜歡,而是一種浸沉在當中的感覺,讓人難以忘懷。

 

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氣氛,就如外國人都喜歡說香港熱情有活力,香港給人的記憶,就是燈火通明,就連政府想要把香港帶旺,也想到要把夜晚變成日間般熱鬧,由林村走到深水埗都是發光的,就連維港除了幻彩以外,更要來個每月都要有煙火,就可想而知光對香港的重要性。

 

可是,在台北的夜晚,鮮有人想到的是繁華,更多的是一種樸實:由社區變成觀光區的夜市,配搭著平民玩的小玩意;嚐一口清粥小菜,甚或只是在便利店裏坐在吧枱吃關東煮,這種平淡卻不乏味,就是台灣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同樣的夜晚,台灣創造了另一個傳說:二十四小時書店。

 

二十四年前,誠品決定打造二十四小時書店,那就是因為創辦人吳清友認同,台灣其中一項可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讀書。在夜間照亮人的不是煙火,而是書店作為文化的燈塔所帶來的光。

 

文化是一種氛圍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門疑幻似真的產業,到底甚麼樣的「文化」才是文化?甚麼樣的「創意」才可以吸引人注意?說到要把文創制定成國策而極為成功的例子,那一定要先數說韓國。韓國透過影視娛樂,成功令韓國文化輸出至世界,當中就涉及了各種各式各樣的學習和調整,讓韓國文化變成適合世界的文化,令韓國的市場不限於韓國,而推廣至全世界。

 

那麼,台灣的文化是甚麼?

 

參照誠品決定打造二十四小時書店,為甚麼要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呢?一門店面要二十四小時營業,那就是需求大(便利店,網店),或者對民生有重要作用(救急,醫療等),書店是屬於哪一類呢?

 

要知道,誠品是一門生意,不是公營機構,也不是慈善活動(反倒是有點痴線才對)。能夠持續經營二十四小時書店二十四年,其中一個原因,必定是有需求。

 

一個地方能夠對「書店」產生二十四小時的需求,或許,這就已經是這個地方的「文化」:對知識,或是文字所創造的世界,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渴求。

 

這就是台灣難以言喻的一種文化威力。文化斷不是透過一些有明確的指標來達成的,不是「做了些甚麼」就等如「有文化」,就是像台灣的文字,對文字本身的要求(書寫,工具,字型等等),對用字本身的情操,由正式的公文到路旁的提醒,每每都是反映著這個地方的文化水平。

 

而台灣的吸引力,於我而言,就是他們對於文字的精緻熟練,像是隨心而發,而不是刻意雕琢。這不是說,他們很刻意地「用了些甚麼字」,而是在於他們很自然的用字,就已經令人感到截然不同。見微知著,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當中,構成了台灣的「氛圍」充滿著「修為」。

 

而當比較台北和香港書展之下,雙方「修為」的「距離」就更見真章。

 

書展,不只是賣書的地方

 

要是最直接的感覺,台北書展的人流真的,真的少很多。香港書展的人流,動輒接近一百萬人次,然而,就剛過去的台北書展,大會公佈的是55萬人次進場而矣。(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122858/7792469

 

而事實上,除了人流較少,展覽的地方也較少,不過,卻換來了香港書展當中難能可貴的閱讀空間。

 

或者不少人沒有留意,在香港書展當中,其實也有主題展覽,但展覽的位置,是在展館門外,而不是展覽當中。相對之下,台北書展裏設立了一個休息區,有椅子供人坐著休息,那圍繞著休息區的是甚麼?是書展裏各個排行榜當中的得獎書目,更是可讓讀者拿下來,坐在椅上翻閱的一種,而不是在展箱裏摸不得,觸不到的展品。

 

同樣都是主題展覽,台北書展更著重「國際」的部份,就是引入不同國家的出版商展書,更有主題國家的大型展覽,讓讀者可以接觸到平日難以接觸的出版國。

 

然而,香港書展當中,往往最受歡迎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補充練習和參考書目。香港書展的特別畫面,是會有人拖著一箱又一箱的行李箱,在書展當中大手掃貨。而這風景在台北書展卻沒有展現出來,更有甚者,大部份的讀者都是來讀書多於買書,不少人都只是輕輕採購數本書本。

 

有趣的是,台北書展同樣也有補充練習的出版商,卻似乎是不太受歡迎的展商呢。

 

多如繁星的交流會

 

台北書展的另一個特別,是有很多很多的「沙龍」,那就是不同的交流區,供作者舉辦座談,和讀者直接交流。同一時間可以在展場當中的不同角落聽到作者們的聲音,是真真正正的「目不暇給」。

 

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讀者可以跨越文字和書本的隔閡,直接向作者提問,或是表達情感。在書本以外,台北書展更重視人和人的交流,作者的分享,讀者的方便。

 

回看香港書展,雖然都是個人非常熱中的年度活動,本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是對照之下,香港更像是讓書商散貨的地方。或許就是根本的不同,就算形式相近,卻換來兩種完全不同的效益。香港的書展,令書商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台北的書展,是令出版社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文化差異的本身,就在於對著同一件事物,有著不同的解釋。所以即使做著同一件事,由不同文化背境的人來處理,也會得出雙向而行的結果。反之,也不是說學習別人做同樣的事,便能獲得同樣的效益,書展如是,夜市如是。

 

而事實上,台北書展的相關部門是文化部,香港書展的相關部門是貿易發展局,就是根本的差異,走向了東西的千里。

本文由作者【Owen Chung】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2000年開始學習跆拳道,並由2004年開始擔任教練至今,曾任跆拳道館秘書長兼總教練,為培訓教練人材編寫及整理多種教材,指導學生人數數以千計。並於2020年創辦以研究和發展傳統跆拳道為目標的「宏道會館」,以傳統跆拳道技術為本,學習綜合格鬥技巧。   跆拳道成就了現在的我。專項於跆拳道......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