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島民

圖片來源︰ReNews 截自 Now 新聞

香港社會境泰民安,根本無事可為,但不同時期總有幾件事纏繞尋常百姓,近來其中兩件是振興夜市和催谷生育。方今資訊滿溢,還要有人集中幾個話題的資訊,狂轟濫炸,令人不勝其煩。如欲知曉社會如何運轉,看看法庭和街道,或許勝於接觸傳媒;要準確看待問題,還要驅除諸多雜音。

 

政府有意振興夜市,以期刺激消費市道,挽救經濟頹勢。號稱完善的選舉辦法所推舉的立法會議員紛紛響應,好像夜間蟋蟀、蟾蜍,喧鬧聒噪,大談建議,令市民質疑自己的聽力,包括「要令老人家十二點帶同孫女到蘭秀坊劈酒。」「在空置校舍興辦夜市。」「在香港夜市引入森巴嘉年華,並增設兒童設施和小型機動遊戲。」支取公帑的尊貴立法會議員逗市民歡笑的手法層出不窮,話語之無厘頭,連全盛期的周星馳也想不到。講來講去,連討論的對象是甚麼也不知,或刻意忽略,胡亂忽悠,又袋人工。「夜市」一般指晚間營業的市集,以地道特色為主,場所不只是店鋪,還有攤檔,東亞不少地區夜市流行,成為旅遊熱點,例如泰國、臺北、日本,甚至寮國,往昔香港廟街、花園街、深水埗均有暢旺的夜市。「夜經濟」是晚間經濟、由晚間消費行為帶動的社會收益,與正常理解的「夜市」沒有必然關係。假設不知何故,大型連鎖店在晚間銷情飆升,公司從業員又不知何故熱愛晚間工作,晚上交易頻繁,晚間經濟增長,但街邊夜市可以如今日冷清。從再基礎一層而言,激活夜市和夜經濟也難以振興香港經濟。香港向來靠地產、金融賺取主要收入,現在香港在世界眼中,已不是國際城市,失去東方之珠的魅力;廿多年來背靠的祖國巨型企業爆煲,不再談 GDP,轉而宣揚韭菜人礦肩擔的社會責任,北水南調轉頭空。日夜宣講夜市,官員和議員彷彿舞獅︰本身已不是一頭真獅子,只是假扮;東竄西跳,活靈活現,脫離不了假裝的本質;最後採青,拉下對聯,也不代表真的帶來吉祥。無論如何,香港人現在已不分晝夜聽見他們的嗩吶聲。

 

除了談論夜市,近來上述人等熱愛指導別人製造生命,又是各出「畸」謀。已發展地區人口老化、少子化是尋常事,要紓解問題,有遠見的國家實施十年、二十年的惠民政策,可不是胡亂講一通「雪藏卵子」、「指導生育員」等江湖術士般的言說,就能充當政策。近來有電視台記者訪問街上途人,問他是否擔心日本排出核廢水,導致海產遭受污染。(這又是一批人熱議的話題)該名受訪者坦言不擔心日本海產的潛在問題,因為「我哋唔諗住有下一代。」(我們不打算有下一代。)

 

一句「我哋唔諗住有下一代」可謂當頭棒喝,同時一句 KO 主張辦夜市和催谷生育的人。無論今日如何鼓勵市民逛街出精,市民普遍的反應都是「我哋唔諗住……」,以不鑽入對方設定的議題、不盲從誘導、維持既有生活模式,作最實在的回應。一般上班族免加班已是萬幸,即使如此,也難免日作九小時,連同交通時間,一日光陰和精力就此被榨取,「我哋唔諗住出夜街喎。」經濟步向寒冬,政府毫無對策,乾談夜市,租值跟隨市況始終有時差,業主不愁,小生意被租金輾壓,加上三年瘋狂抗疫,與宵禁封城無異,「我哋唔諗住開晚市喎。」小市民也知生活至少不會霎眼風光,任憑有人胡謅亂吹,一看銀行戶口結餘、每月收支,簡單衡量過後,不得不走向減法生活一途,避免追求物質,「我哋唔諗住使錢喎。」教育不知所謂,由幼稚園至大學,無不有教育以外的力量橫加干預,法庭上日日審問年輕人,每逢時節街上總有軍警截查少年,父母自言保護不了子女,也不知如何在不正常世道下養育正常人,「我哋唔諗住有下一代喎。」雖未能盡錄,但這是市民最真實的回應,俯拾皆是,只是涉事人等是否充耳不聞,自可判斷。

 

加拿大作家 Ronald Wright 曾撰寫一部歷史論述書籍 A Short History of Progress,書中夾敘夾議討論自遠古至現代,各個文明和強國如何興起和衰落,其中衰落的關鍵因素往往是沒有正視問題,恰當地應對。其中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復活節島古文明,該地本來樹木繁盛,島民以農耕維生,具備一定政治制度,以君主為統治者,可謂偏隅一島的小王國。島上有一項習俗,(不知是否法令)就是製造石雕,估計是歷代君王的雕像,應是政教合一的意識形態,即是認為君王與神有密切關係,統治者就像神一樣,是崇拜的對象。復活節島後來農作物歉收,島民擔憂起來,沒有改善農業,或開拓其他生路,而是勞師動眾,製造更多雕像。雕像只能在平坦路上搬運,為了運送雕像,島民竟砍掉阻路的樹木,生態日差,仰賴天然環境維生的復活節島返魂乏術,人口消減,最終步向衰亡,王國亦在沒有外來威脅和內亂的情況下土崩瓦解。

 

Ronald Wright 以古諷今,指今日常人看復活節島一類故事很荒唐,認為他們智力太低下,視野太狹窄,致使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然而今人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古文明經常視祭神、戰爭為解決內部問題的方法,今人則奉經濟發展為神,自問竭力催谷經濟,銀錢就會紛飛落下,問題自當消融,卻忽視國家實力須長期累積,國家沉疴也是長久養成的,畢竟「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在週邊國家元首睡著也笑醒,不談「回復正常」,而是展望未來時,有些地區宛若孤島,自行孤立於全個正常世界以外,塑造假偶像,拉幫結派,日夜膜拜。砍盡最後一棵樹時,他們又立足何處?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