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運動真的如你所願嗎?做運動又是否真的能夠減肥修身呢?

做運動健康,做運動可以減肥修身,是的,真的嗎?為甚麼總有很多人很努力地做運動,似乎身型卻又不似一個理想中「做運動的人」呢?又,健康來說,又應該怎樣才算是健康呢?在我們時間太少,日程太趕的空間下,如果一心想要做運動卻得不到健康,那麼,我還為甚麼要做運動?

 

做運動有用嗎?當然有,不過有甚麼用?

 

要是問,做運動好不好,當然好!沒有甚麼人甚麼地方會不鼓勵人做運動的。人類天生作為動物,「動」是很重要的元素。我們的身體設計,是為了活動而設計的,要不然的話,人類該設計成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就好。

 

而基於人類社會的進化,現代社會對人類活動的需求大幅減低,使得人類需要運動的時間大為縮短。而為了確保人類身體可以持續運作,我們便需要讓身體持續活動,而令我們可以繼續活下去。

 

那問題就來了,我們是不是動一動就好?

 

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關於身體和健康的關係,大部份人都沒有很明確的想法。在你想想,身體健康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呢?

 

健康可以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定義,而針對「身體」健康,最基本的想法應該就是包含可以自如地活動吧?即是,如果我想要去倒一杯水喝,從我起來,拿杯,盛水,喝下去,都不應該需要別人的幫忙,這應該是身體健康最基本的概念吧?

 

如果你問,不是沒有病痛才是身體健康嗎?似乎不完全是。沒有病痛,就是「沒有妨礙生活的疾病和痛症」,「妨礙生活」理應是很重要的考量。試想,「近視」也是一種「疾病」,有近視的人多不勝數,但近視卻不必然影響生活自如。然而,如果沒有疾病和痛症,卻無法自如地行動的話(其實我實在想不太到類似情況),那卻應該更不能稱為健康。

 

所以,如果針對於身體健康而言,身體能否自如地活動,應該是一個重要指標。而影響身體能否自如活動,那就是身體的「運動能力」了。

 

運動能力是甚麼?和運動本身有沒有關係?

 

運動能力,需要視乎在甚麼情況下所需要的能力,例如足球的運動能力,和射箭的運動能力,雖有共通之處卻也有所差異。因此,有學派會提出將之理解為「身體適應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聽見的「體適能」。

 

體適能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分類,當中一種常見的分類源自於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所提出的「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健康體適能是指絕大部份人都需要的身體適應能力,而競技體適能實指在競技運動時所特別需要的決定勝負的能力。

 

有趣的是,正因為競技體適能是指在於運動場上決勝負的能力,不少人倒會認為,這些能力就是「運動能力」的表現。但是,「競技體適能」當中的大部份元素,卻對上文所說,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尚未及得上「健康體適能」的表現。

 

比如說,競技體適能元素很強調「反應」,包括反應時間,身體協調,爆發力和敏捷度等等。但是,在日常生活裏,如非遇到突發情況,這些元素對於生活的影響甚微。試用上文想要去喝水的例子,反應時間快的好處,是如果水滿了,我可以以較快的速度調整動作。但是,如果我打從一開始慢慢盛水,其實就不會出現水滿了卻無法控制的情況。

 

反而,影響喝水動作的,是很簡單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本身由內而外都有所影響,包括從坐著變成站立,從站立變成步行,每一步都是肌力的表現,而甚至是喝水的動作,把水喝下去,也是肌肉力量的表現,你有試過沒有力喝水嗎?只要你曾經有稍為重病過,比如發燒的時候,就僅是把水喝下去這個動作,你也會發現是一個何其需要力量的動作。

 

日常運動又沒有用了嗎?不可以說沒有,但是…

 

話說回來,那麼日常所謂的運動又是甚麼?

 

如果我們所說的運動,就是動動手腳,又或是稍為激烈一點,去參與競技運動,諸如羽毛球足球等等,雖然運動量很大,但卻似乎對於提升生活運動水平沒有很大的幫忙。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身體最大的敵人,是「肌肉流失」。

 

肌肉流失是人體必然出現的現像,就如一直在文中所說,肌肉卻是每每影響著生活裏的活動,不論是喝水,還是要射門或扣殺,都需要有肌肉的表現,才能有效地實現自己想要完成的動作。

 

可是,單純地運動,卻無法阻止肌肉流失,只能減緩。

 

隨著年紀增長,新陳代謝的減慢,會令身體有感肌肉是一種負擔,從而希望減少肌肉量以達致身體的負荷。再加上如果日常生活當中缺少了需要肌肉的元素,就會令肌肉流失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但是,「新陳代謝減慢」和「肌肉流失」卻是一個絕望的向下旋轉,因為「新陳代謝減慢」所以「肌肉流失」,又因為「肌肉流失」以「新陳代謝減慢」,久而久之,人類便會因缺乏肌肉力量無法自理,甚至無法支撐日常生活的身體運動,也就是連一口水都喝不下去,繼而慢慢失去新陳代謝而死亡。

 

不過,重要的是,「肌肉流失」雖然是必然發生,卻可以透過人為干預而阻止的。肌肉的有趣之處,在於只要有適當的訓練,便能夠有效地提升肌肉量,而當肌肉量的增長多於流失量,那就是阻止了肌肉流失的情況發生。文獻顯示(Study on 90-year-olds reveals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 training,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9/130927092350.htm), 即使年屆九十歲,透過肌肉訓練,仍然有非常顯著的效果,獲得肌肉量的提升。

 

為了健康,你需要的不是一般運動,而是大重量訓練

 

當我們發現了,如果想以健康為目的的話,影響日常生活最決定性的關鍵,在於肌肉量的保存和運作,運動的目標便應該是針對肌肉量的提升而不是其他。

 

先要再一次聲明,不是說其他運動沒有用,運動是非常好的,但是運動如果是為了健康,那你需要的不是出汗,不是交誼,不是入球帶來的興奮,而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質素。

 

要令肌肉量有效保留,就必須以大重量訓練作為你的運動目標。大重量訓練,意指你的重量訓練,不止是一般以啞鈴舉兩舉,器械推兩推便完成的動作,而是要有一個「向上適應」的過程,一次又一次令自己的運動挑戰高於自己能力的目標,才能令肌肉量有效地得以保存,甚至進步。

 

更重要的,是透過大重量訓練,本來就能提升競技運動的表現。你的反應,敏捷,平衡,爆發力等等,都需要你的肌肉來支持。這裏沒有叫你拋棄你所熱愛的瑜珈或足球,而是在參與這些運動以外,你需要大重量的阻力訓練,來令你的生活變得更好,身體變得更健康之餘,還可以令你所熱愛的運動更上一層樓。

 

(撰文:鍾禮賢師範,專項研究武術的運動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國際教練,黑帶五段師範,多年來熱心於研究跆拳道的歷史和技術,透過運學科學實踐驗證,為融合武術與運動科學而努力。)

 


 

本文由作者【Owen Chung】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2000年開始學習跆拳道,並由2004年開始擔任教練至今,曾任跆拳道館秘書長兼總教練,為培訓教練人材編寫及整理多種教材,指導學生人數數以千計。並於2020年創辦以研究和發展傳統跆拳道為目標的「宏道會館」,以傳統跆拳道技術為本,學習綜合格鬥技巧。   跆拳道成就了現在的我。專項於跆拳道......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