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只是看一眼》:在寂寞的窺探與解離的過程中,慢慢理解出作者精心安排的真相

 只是看一眼 - Just One Look 電子書 by 琳賽.卡麥隆,Lindsay Cameron

《只是看一眼》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l87tkcd

《只是看一眼》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mtppecf

本書《只是看一眼》幾乎是讓書名成了讀者狀態的最大嘲諷,因為當我點開它之後,幾乎停不下來、狼吞虎嚥的就已經看完...。我相信《安眠書店》的作者卡洛琳・凱普尼斯一定也認同我的看法,因為本書的介紹便是這位作家的極力推薦...

雖然也曾有不少人推薦我Netflix上熱播的《安眠書店》,但我卻與本套作品無緣,在面對應該要讓我血脈噴張的情慾偷窺和猜想的畫面中...我竟然看到睡著了(然而,這有些非戰之罪,因為看《安眠書店》時我的精神狀況好像沒那麼好,加上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應該要看「無字幕」版本,因此在主角的碎念台詞中,我也逐漸「安眠」去了)。但琳賽・卡麥隆的《只是看一眼》卻讓我幾乎夜晚難眠也要讀它,這其中的魅力,來自於人性深處的「窺探秘密」的原始渴望。

 

故事結構

stephen-phillips-hostreviews-co-uk-3Mhgvrk4tjM-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com

本書的故事結構相當簡單,簡單到有些高明!主角小凱・伍德森因為某些緣故而變成事務所的「臨時雇員」,需要將正在進行中與案子有關的email分門別類,在偶然間,她瀏覽了資深律師弗雷斯的親密書信...進而幻想成為這位令人稱羨的律師的伴侶,更有甚者,在他婚姻觸礁時,意圖取代原配,找到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

 

偷窺

截圖 2022-09-13 下午10.15.10

圖片取自IMDb


本書的重心幾乎圍繞在「偷窺」以及「窺探隱私」這件事情之上,但它的窺探很含蓄,起碼不是如在窗台前看到心儀對象性交的那種等級(是的,這一幕來自《安眠書店》,我在睡夢中有爬起來看了幾幕性愛場景),而單純是「根據電郵內容的猜想」、以及透過幻想滿足想要了解對方的強烈渴望。

說來好笑,雖然書中設定的小凱貌似有精神上的疾病,但這種「把對方捧上神壇」或「幻想對方與自己互動」的情感,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過,那可能發生在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時期,又或者長大以後,對高攀的天菜有過的「女神情節」,也許我們內心深處都有過或曾有過這個對象,只是社會化後的自我一再提醒自己「別那麼花癡」、「醒醒吧!」,而從小到大都享盡各種孤寂的女主角小凱卻少了這種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她的幻覺隨著失眠、藥物成癮不斷擴大...而真正讓這些依戀感覆水難收的,正還是那兩個字「偷窺」。

「你不會相信人們在電郵裡面透露了多少私人訊息。」這是《只是看一眼》想講的概念,其實,人們一直都在網路上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例如曾有一本書:《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就曾提及我們在網路上或自認為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所做的搜尋結果肯定會讓許多人不安...。以小凱為主角的本書之所以精彩,就是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糟糕的癖好、不好的念頭、可能做過一些見不得人的壞事...而這些東西我們以為冷冰冰的3C用品會保管得比會發出聲音的活人來的好,卻實則忘記它們只對「有權限讀取這些資料的人」忠貞,小凱病態的偷窺、肉搜過程,其實某種程度也正滿足著讀者內心搔癢難耐的病態,這使得我不由自主地想一直看下去...

 

ⓞ延伸閱讀:書評-《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

 

從孤單到人格解離、從私人情緒到社會議題

nhi-dam-VgcbywcXkTw-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com


然而,本書「表現優異之處」不僅是故事本身,還有敘事方式以及角色的刻畫。在打開書本的時候,我們頂多只看到一個不得志的女孩,因「某些緣故」而被迫辭去的事務所的工作,在一陣委靡之後跑來當臨時雇員...作者開場就只給了那麼多,然後在每次小凱心中小劇場爆發時,再一點一滴摻入她的背景故事當作調味,我們這才發現,同樣是「偷窺」,眼前這位女主角的行徑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讀者自己)還要瘋狂許多...
讀者不難發現她被描述成一個絕頂聰明卻極度偏執的怪人,遺傳因素以及家庭成員的態度也造成小凱的人格扭曲...更糟糕的是,當她一步步靠近心儀的目標時,那令人害怕的「過分努力」舉動幾乎成了「恐怖情人」或「妄想症」的代名詞,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懼怕這種人,他們幾乎是職場、社交圈裡的未爆彈,不過,我們不會嫌惡她,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場偷窺書信往來的過程中,我們都是共犯,我們這些看熱鬧的鄉民只想冷眼看戲,看這場瘋狂地追求何時變成失控的鬧劇...

但作者的高明功力讓我們的冷酷僅止於此,峰迴路轉的劇情後,讀者也隨之發現,這些所謂的「脫序舉動」其實有「觸發點」,它並非無中生有,反倒是事出有因。而這也犀利的點出:在網路世代,沒有絕對的隱私。這個大主題,不僅是私人的郵件可能被有心人士檢視,連犯過的錯誤也會在搜尋引擎、YouTube頻道上推波助瀾...它將眼前這位雖然思想有些偏差卻聰明的人打成過街老鼠,並讓已經自信缺失的人格推向更佳恐懼社交的懸崖邊。

 

截圖 2022-09-13 下午10.11.16

圖片取自IMDb

回過頭來說說「讀者們」,看戲的民眾即便在現實情況下排斥這種人,在《只是看一眼》中卻不會討厭。因為她同時也代表著殘酷大都市裡的階級遊戲,一個失誤變造成萬劫不復、一群看似光鮮亮麗的人覺得自己應該被所有人服務...這讓我想到瓦昆菲尼斯的奧斯卡鑲金作品-《小丑》:看見社會大眾極力貶低的人,如何捲起波瀾。雖然不同於《小丑》營造的現象級的改變(畢竟是超英電影改編),小凱的反擊卻也是人格的昇華,在混亂中拾起信心,給讀者一個漂亮的結局。

 

結語

截圖 2022-09-13 下午10.13.46

圖片取自IMDb


《只是看一眼》在結局上看似留下伏筆,但實際上我認為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惡趣,僅僅是又做了一次前後呼應,並且再次提醒翻書的我們,這個永恆不變的窺探慾望並不會隨著書本闔上之後消失。作者很厲害的交了一個漂亮的故事,而且清楚如寫實畫派的描述文字,讀起來也特別有畫面,當我閱讀到失眠症的時候,我眼睛裡出現大衛芬奇電影《鬥陣俱樂部》的灰暗色調,有些小說讀起來會讓你馬上想像拍成電影時主角應該找誰、畫面應該如何呈現...《只是看一眼》就是這種故事,但這種故事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就算你知道拍成的電影會很好看,但怎麼樣也不會比書好,因為書中主人翁的腦海是與你的腦海連結,而不是拍出來之後就定型的電影畫面。

因此,《只是看一眼》我推薦有「偷窺慾望」的人(其實就是指所有人)都該打開來看一眼,真的只是看這麼一眼,很有可能,你跟我一樣就這麼打開了潘朵拉的寶盒,一眼,就很難闔頁。

 

ⓞ延伸閱讀:影評-專題:鬥陣俱樂部上映20週年(本篇文章發表於2019年)

ⓞ延伸閱讀:為避免精神疾病被污名化(易被錯誤認知為皆具有暴力傾向),請見專業人士訪談如下

本文由作者【艾瑞克ERiC】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