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推介|文明能壓碎 情懷不衰:談《拾香紀》的香港情

《拾香紀》作者陳慧是本土香港人,對香港有一份濃厚的情懷,她編寫《拾》的原因除了記錄香港過往的事件外,更重要的是保留「我城」的記憶。《拾》分為兩部分,是十香出生前的時期和十香出生後。十香出生前,內容集中寫香港的人情味。以十香的角度出發,描寫連家發生的事情與香港的大小事。

在章節「事」中,出現了舊香港老一輩獨有的人情味。她選擇使用十香的角度貫穿整個故事,她沒有經歷過一九七四年前的香港事,當時的人情味已經被遺忘:「這種種的事,在我出生之前,已經發生了。」

雖然《拾》內很多關係與感情細節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充滿了香港地道人情味的感情,便是連城宋雲與工人們的主僕關係。香港人的傳統重視家庭和親倫關係,希望一家人齊齊整整的住在一起,而連家不論搬多少次家也會帶著工人們一起,可見連城宋雲一家早已把工人順發、阿桂、阿常和阿好當作自己真正的家人般看待。而且,連家撮合了順發阿桂並為二人籌備婚事、宋雲因為阿桂的懷孕而多買下一個單位、宋雲把六合送給了阿桂來彌補她的喪女之痛和連城甚至曾交待他們「要是宋雲死了,我也活不下去,剩下的錢,夠你們過活,順發阿桂,要好好養我的孩子........」,工人們與連家的感情十分深厚。家人與工人們的互動,懷念著從前主僕之間親如家人的關係。

在十香出生前,香港經過了不少天災人禍,如深水埗大火、五三和五四年的兩次水荒問題、颱風溫黛為和一九六三年的旱災等事情,都讓連家人從災難中啟悟到不管遭遇多大困難,也要一家人完完整整地在一起。而事實上,當年面對水荒制水的香港人雖然每天都要上街排隊取水,但街坊鄰里卻會互相幫忙,互借鐵皮水桶,盡顯鄰里之情;颱風溫黛的吹襲和石硤尾大火雖為當年的香港帶來極大的破壞力,但災難過後卻有無數香港人和民間團體發起救災行動和捐贈物資,在無情的烽煙下,卻蘊含了香港的人情味和人與人間的愛。在整個五六十年代,遇難、救災,都是生活常規,從各種天災人禍的事件可看到舊香港的生活雖然艱苦,但老一輩的香港人依然自力更生,救人自救,手牽手努力撐活過來。陳慧依戀著這種鄰里間濃厚的互助互愛人情味,可惜現在已經消失不見。

在一些建築物的演變上,陳慧道出了老一輩對香港轉變的無奈和不捨之情。他們習慣了香港的舊式生活,對於香港的一些轉變他們都不願意適應。如《拾》中第一所大型購物商場海港城,宋雲不喜歡它,認為商店不應全擠到一座小小的商場,商店要向著大街,像皇后大道中的商店;連城也不喜歡香港第一個大型的私人屋村,嫌它又小又迫窄。然而,香港卻一直在轉變:「那是香港第一個大型私人屋邨,連城嫌它又小又迫窄,想不到以後的房子,全都是這個樣子。」陳慧在香港建築物的演變中感歎香港漸漸變得不同,感到不捨和無奈。因此,陳慧將對人情味的消失與回歸的恐懼作強烈的對比,更加突顯了香港人對人情味的依戀之情。

在「情」這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由於新一代香港人在香港獨特的文化下生活,增加了他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八寶是香港典型的電視迷,她十分熟悉香港電視劇,例如無線的「歡樂今宵」、麗的的「變色龍」;為了看「香港小姐選舉」,八寶還會特意留在家中。另外,「港產片」的電影發展更令香港人自豪不已,周星馳和李小龍的電影陪伴港人成長,更因他們電影的成就讓世界認識香港,香港人也為他們而著迷。三多的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李小龍迷,可是李小龍暴斃的那個晚上,剛好是三多婚宴的日子,所以她的丈夫當晚完全沒有笑過。陳慧強調香港流行文化陪伴着十香、八寶成長,也陪伴着香港人成長,這段光輝歲月的流行文化,是所有香港人的熟悉而驕傲,也是新一代香港人成長的印記。而九健和十香也見證香港代表李麗珊奪得奧運金牌,是香港的驕傲。

實質經濟發展上,香港高速發展為港人帶來致富的機會。連城因恆生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峰而意態飛揚,而相逢在工展會興高采烈地遊玩。陳慧寫光輝歲月為連家帶來很多機遇,反映出當時香港人也是受惠於香港的經濟起飛帶來生活改善。陳慧寫連城一家生活富裕,就是香港人能夠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呈現昔日香港的光輝。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文字工作者 熱愛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電影 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