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閱讀心得

《與成功有約》提到有位讀者向史蒂芬·柯維請教愛的問題,
讀者:「我不愛我老婆了,該怎麼辦?」
柯維:「那你就去愛她。」
讀者:「你沒聽懂我的意思,我說我不愛她了。」
柯維:「愛是動詞。你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去愛她。」

幾年前看到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沒想到這個概念60多年前《愛的藝術》也有提到,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領受。"
想要愛就必須付出愛。

很多人都認為愛不需要學習,
乾柴碰上烈火,想檔都檔不住。
埃里希.佛洛姆點出愛的問題有三點

1.愛的問題主要是被愛,而不是去愛,與愛的能力無關
愛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如何能夠被愛,
如何能變得可愛。
男性努力變得有權勢和富裕,
女性打扮身材和穿著讓自己更有吸引力,
增加自己被人所愛的機率。

2.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
去愛是簡單的,
而尋找值得愛的對象,
或被值得愛的對象所愛是困難的。

我們的文化都是奠基於購買慾,
尋找愛的過程中也著重互利交換的觀念。

3.愛的問題在於混淆了最初的墜入情網經驗和永久性的「在愛中」的狀態
人們往往把如癡如醉的入迷、
把對對方的「瘋狂」愛戀看作他們高強度愛情的證明,
儘管那也許只是證明了兩個當事人本來有多寂寞。

問一個小問題,
你在談戀愛時是屬於哪種情形呢?

A.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B.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如果回答B那就代表你的愛是屬於成熟的愛。

 

愛的主動性有四大關鍵

愛的藝術實踐有四大原則

 

老實說,這本書對我的難度有點高,
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
有些地方根本有看沒有懂。
也許過幾年再閱讀這本書,
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悟。

 

我讀工具類的書還蠻強,
抓重點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但像這種理論基礎豐富的書籍,
閱讀起來腦袋就有些昏昏沉沉。

這就像樊登《讀懂一本書》提到的理解力的池子,
這本書介紹的內容,
以前幾乎都沒涉獵過相關書籍,
我的理解力的池子還是太貧瘠,
要去找一些比較初階的書來補強。

不過書中還是有些佳句有打動我,摘錄如下:

♥ 人們往往把如癡如醉的入迷、把對對方的「瘋狂」愛戀看作他們高強度愛情的證明—儘管那也許只是證明了兩個當事人本來有多寂寞

♥ 愛是一種活動,不是一種被動的感情

♥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領受

♥ 施之所以比受更讓人快樂,不是因為那是一種剝奪,而是因為給予行為是在表現我的蓬勃生命力

♥ 在愛的行為中,在把自己給出去的行為中,在穿透他人生命的行為中,我找到了自己,我發現了自己,我同時發現了我們彼此

♥ 愛某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書籍資訊
書名: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作者:埃里希.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9/29

本文由作者【古閱書】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閱讀愛好者,說書麝香貓,以成為頂尖說書人為目標。經營臉書:古閱書。IG:readingcivet。持續日更超過700天。 樂於分享閱讀心得、名人金句及書中金句。帶給大家有用、有料、知識滿點的內容。相信持續積累小成就,能讓成功的齒輪運轉。相信快樂只有在分享時才顯得真實。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建立我的個人專欄,成為HKESE 平台作家,廣泛曝光觸達10萬+ 讀者觀眾。
HKESE 星級創作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