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裡的牆》閱讀心得
作者提到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裡的小故事,
如果一個人掉到大瀑布下方的水潭,
水潭有個漩渦不停地的捲動,
如果這個人在2分鐘內無法游出漩渦就直接駕鶴西歸。
普通人想逃命的方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拼了老命想在水面往岸上游,
但事實上最好的策略反而是讓漩渦把人捲到底部,
在底部沒什麼漩渦的地方橫著游出來。
我們沒辦法應用泳池學到的游泳方法,
來解決所有在大自然可能碰到的難題;
我們也沒辦法用學校學到的專業技能,
解決所有在職涯中遇到的艱鉅挑戰。
何謂「拆掉思維裡的牆」?
就是要轉換我們頭腦中那些習以為常的心智模式,
讓自己思維模式不要被侷限,
像電腦一般不斷地升級。
這本書是古典十年前寫的書籍,
在樊登讀書聽到作者描述本書的重點,
覺得這本書真有意思,
有很多顛覆傳統思維的想法。
本書分成9個章節:
1.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2.讓有趣的生命撲面而來
3.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
4.心智模式決定命運
5.成功學不能學
6.如何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
7.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8.幸福是一種轉換力
9.成長,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摘錄其中三個聽書聽到的重要觀點
▌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我喜歡這章節提到要"找到熱愛的領域,
做個極限運動員。"
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高手,
就必須具備極限運動員的心態,
極限運動員在開始的能力不一定特別強,
但他願意全心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裡,
不計較得失,盡情享受過程。
如果你有嘗試說一場約1小時的書,
你會發現準備起來並不輕鬆,
但樊登能每週固定說一本書,
也很享受說書帶來的樂趣,
透過長年刻意練習說書技能,
他早已經是說書界的極限運動員。
▌讓有趣的生活撲面而來
這章節內容特別讓我有感,
我現在就是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平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
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
活得無趣的人都要求100%的掌控,
而有趣的生活需要恰當的不確定性。
我可以在生活創造一些不確定。
新竹蔦屋書店在今年四月就已經開幕,
身為愛書人到現在都不曾去看看,
其實只是下班繞一點路,
卻總是嫌麻煩而作罷。
書中建議可以把某晚作為「奇妙之夜」,
刻意做一些你平常不會做的事情,
增加生活一些不確定性,
你才能讓你個人變得更加有趣。
▌心智模式決定命運
內心匯率這個概念也很吸引我,
每個人內心都有匯率,
在年幼時這個匯率相對較低,
可能少許金錢就能轉換成幸福感,
但隨著年齡增長,
金錢轉換幸福的匯率可能就會變得很低。
但如果你能刻意練習感恩,
讓內心感知幸福的能力就能提升,
你的內心匯率也能因而提高。
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手上端了一杯水,
下一步你會去幹嗎?
答案是你該幹嘛就幹嘛,
不一定要為這個杯子做些什麼。
你在學期間學的專業就是水杯,
不需要因為水杯在手,
就侷限自己只能做某方面的工作。
我們會因為自己擁有的物件,
而改變自己想做的方向,
但實際上你的人生是能由自己做主,
沒道理短短四年的大學生涯,
就把你人生的格局框住。
你可以改變你的心智模型,
過你想要的人生。
▌書籍資訊
書名:拆掉思維裡的牆: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古典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