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的樂趣︰欣賞還未出版的著作

數天前,我接到一份freelance,要編校一本中文科教學實例。旁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優差,中文科的教學實例由中文科老師撰寫,理應不會有多少錯別字或病句,編輯校對的工作一定很悠閒。然而,編校的工作又豈只修改錯別字與病句?統一用字、統一用詞、統一標點、統一格式、製訂標題與小標題等煩人的工序,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幸好,我懂得享受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樂趣,懂得如何以特別的眼光欣賞還未出版的著作。
 
收到第一章節後,我馬上迅速地把第一章節掃讀一遍。天哪!很明顯,那三份教案最少由三位教師所撰寫。異體字的選用並不統一,一份使用「成分」、兩份使用「成份」。標點符號的使用更加五花八門,常人想像得到的,以及想像不到的,都出現了,以書名號為例「《 》」、「<< >>」、「<< >>」、「〈 〉」、「< >」、「< >」、「﹏﹏」都出現過。三份教案為甚麼會出現七種書名號?相信參與製作的人,並不只三位吧!編號的使用亦不統一,「1. 2. 3.」、「一、 二、 三、」、「I. II. III.」都出現了!段落的安排上,三位教師同樣各施各法。第一位教師,先寫「教學反思」,再寫「學生作品」;第二位教師,先寫「學生作品」,再寫「教學反思」;第三位教師,把教學反思和學生作品融為一體,來個「教後感」。如此一來,標題的不統一就不用多費唇舌了!客人千叮萬囑,要把整本書統一起來。這就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況。
 
我滿望中文老師的文句會比常人通順,可惜事與願違。前線老師也許太忙了,有一個段落很駭人,基本上每一句都是病句,句子間亦沒有銜接。我再閱讀一遍,終於發現了問題與那位老師的語文水平無關。原來那個「段落」本來是以點列式寫成的,不知哪一位參與製作的人,將點列式內容的編號刪去,再在每個短句後加上句號,充當「段落」。這個發現,使我從煩人的工作中,尋找到一絲樂趣。別字的出現,也使發現到哪一位老師用普通話拼音輸入法,哪一位老師使用速成輸入法。標點符號的不統一,則使我發現到某一位老師是使用手寫板的。這些發現,不但增添了我的樂趣,也使我更容易理解到三位老師的別字到底要表達出甚麼意思來,校正的速度也加快了!
 
新書的內容很不錯,我從中看出了三位老師如何用心備課、如何應用教學理論,也看到三份教案的得與失。編校的樂趣,也許就是對於未出版的著作,可以來個先睹為快,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到不同範疇的知識。
 
要編校一整本書,實在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完成的。我提起咖啡杯,喝下一口意大利泡沫咖啡,看到一群穿整齊校服的中學生踱進咖啡室。我心想︰這些學生可有想過老師為每節課付出了多少?他們又會否專心上課,以報答老師的辛勞?擱下胡思亂想,我又繼續欣賞那本仍未出版的著作,慶幸自己是第一位讀者。

本文由作者【克里斯】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