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絕地追兇》:讓人難以想像的現實犯罪以及窮追不捨找尋真相的英雄們

chkpvqrExTmEGTiOyn8_Ig

《絕地追凶》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yc5od9bs

《絕地追凶》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y8vzc62p

喜歡看犯罪影集的朋友們、喜歡了解科技辦案、刑事鑑定的書迷們,《絕地追兇》絕對是一本非看不可的好書,書中的故事曲折離奇、辦案方式鉅細靡遺,有大快人心、有振奮人心但也有傷心、痛苦以及緊追不捨卻徒勞無功的時刻,更重要的是,本書所有案件,都確實發生...

關於本書架構
其實這本書的篇幅相當的長,並且在閱讀之始讓讀者有點難以掌握到重點,畢竟我有「閱讀識人障礙」,在面對眼花撩亂的翻譯人名,常常搞不清楚誰是誰,更別提作者史蒂夫.傑克森習慣在每一個細節裡都特別著墨介紹來龍去脈...但當書本繼續閱讀下去之後,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牽引著每一個案件裡需要動用到的人力、科技,作者很高明的利用每個故事推演的過程當中,一點一滴的擠出更多資訊,讓每個幾乎不相關的故事裡又起了足夠的連結,在書本闔上的時候,讀者也對「埋豬人」或者是「死亡調查小組」有更全盤的理解。

 

關於「埋豬人」
至於什麼是「國際死亡調查小組」(NecroSearch International Inc.)(或暱稱「埋豬人」)呢?他們又是做什麼的呢?其實這個組織的開始也非常的有趣,就是幾個人想透過埋豬、並且找回豬屍的過程,去了解人類被棄屍或埋屍之後,可能的腐化過程以及如何正確找尋棄屍,因為在美國的司法體系,當一場疑似謀殺案發生以後,往往需要「找到被害人屍體」才有定罪的可能,也因為這樣,其實仍有許多未解懸案、許多可能的連續殺人犯還逍遙法外。而本書透過埋豬人成立、獲得諮詢且漸漸獲得國際名聲得的過程,一點一滴地帶出科技辦案,甚至跨領域的諮詢以及合作是如何影響整個刑案偵辦的發展(其中橫跨的領域包含:植物學、地質科學、人類學、生物學等等),更有甚者,一個真正的大主題:千萬別以為能逃過法律,因為就算幾十年未解的懸案,也有可能因為科技的日益發達而破案。

本書的五大案件

《絕地追兇》一書收錄了五個死亡調查小組參與的案件,分別是:

  1. 遠山迷蹤:蜜雪兒・華勒斯案
  2. 後院禁地:黛安・凱道爾案
  3. 林中教堂:雪兒・埃爾德案
  4. 河底沉冤:克莉絲汀・艾爾金斯案
  5. 真假公主:羅曼諾夫案

其中篇幅最長的大概是「遠山迷蹤」以及「後院禁地」這兩起案件,前者的被害人被描述為一名熱愛爬山、攀岩,不害怕陌生環境且警覺性高的女子,卻仍不幸失蹤,因為遲遲找不到屍體,讓案件延宕了十幾年之久,女兒的失蹤對父母的沉著打擊,永遠有一顆心懸在那裡,期待聽見家人的消息。而「後院禁地」的故事則讓我想起國中時讀到的「愛倫坡的《黑貓》」,故事描述一名女子向執法單位指控,她深信在舊家的後院的牆裡,埋葬著被殺害的母親...當時還是小女孩的她,甚至天真的望著牆,希望母親有一天能夠「再次醒來」...

當然,為了不影響大家的閱讀樂趣,我不會一一介紹每個案件的細節(事實上,我相信我的表達拿力也很難說的清楚),不過,身為讀者,我想說的是我看這幾個案件的感覺,本書精彩在於科技辦案以外,在作者的字與行間,可以看出調查小組成員的責任感以及找出真相的決心,也能看出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為冤死的受害者討回公道的正義感,由於本書實際開始介紹案件時是在書本的第三個章節(Chapter 3),所以一開始閱讀時可能會認為作者「細節太多」,但在每個案件的敘事當中,讀者會發現,這些描述有其必要性,甚至,本書好看就好看在作者的描述,舉例來說,作者明確地寫出「國際死亡調查小組」以及「承辦警員」的心境差異,這也是為何我在介紹兩者時,提到國際調查小組需要「找出真相」,而執法單位則是「伸張正義」,因為在本質上,這群類似科學家的小組成員,不能有任何偏頗的想法或預設立場,必須要讓證據說話,否則,就有可能會犯下如本書「羅曼諾夫案」中,俄國的人類學家因為「一心想要證明死者身份」而使用了錯誤的遺骸辨別方式。

另一方面,每一個案件承辦的執法人員,往往都非兇殺案發生時當下的負責人員,這群人通常秉持著過人的毅力以及責任心,在搜尋過往未解懸案時發現了可能突破的證據,在抽絲剝繭並透過尋求專業(埋豬人)的過程,為死者伸張正義,因此,這些未解懸案的時間維度往往拉的很長,可能是十幾年之後需要找到屍體、沈積河底的汽車等等...在心理素質上,這些執法人員必須承擔的壓力之大,難以想像(同時,他們還得承擔可能犯案的兇手仍未接受因有的制裁,還在外犯下一起接著一起的兇殺或重大刑案)。

透過作者的描述,許多段落令人動容:像是終於找到埋屍地點的執法人員,在挖掘屍體的過程中志願睡在屍體的旁邊,等到隔日繼續挖掘,還有向受害者家屬的互動以及承諾等,往往可以看出他們理性辦案中壓抑著感性的成分,書中也介紹到一位法醫在面對屍體修復上,如何「情緒抽離」,只專注在「找尋線索」而非單純同情受害者的慘狀,本書的文字真摯感人,讓讀者有幾次都在看到案件找到決定性證據時,內心一起歡呼,但身為毫無關聯的第三人,我們可以在閱讀間「慶祝」辦案順利,回頭來想當下辦案的人們,找到證據並不代表定罪,緊接著可能是更多的挖掘工作、更需要緊密思考的法庭攻防,當事者的心理素質,可想而知

 

結語
很令人難過的,從本書中看見的幾場真實案件,要是作者沒有明講,很難讓人想像這些都是曾經發生的兇案,但它們確實發生,而且令人擔憂的,它們可能持續在發生又或者有許多已經發生過的案件、失蹤的人事物,都還未被找到或偵破。幾個月前我才看完蔣勳的《孤獨六講》,裡頭提到的「暴力孤獨」曾經讓我擔心,當我們閱讀或觀看太多「眼花撩亂」甚至「暴力美學」的兇案故事、辦案影集時,會不會有人如法炮製?對現實社會施予相同於虛構文學中的恐慌?以上的問題我沒明確的答案,但我相信閱讀《絕地追兇》不會,每一起兇案背後造成的傷口,絕對不是電影裡一道深及見骨的砍傷或貫穿腦門的槍傷而已,真實世界的傷口更深、癒合的時間更長,書中的一切,很難讓人激起對「暴力的嚮往」,讀者可以看見「傷心欲絕」真正字面上的意義,而我相信任何人在閱讀本書,都不會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像書中死亡調查小組的成員說的一句話:

悲傷沒有時效,真相至關重要。

本書不會給你「大快人心」的案件終結,即便最後的結局是凶手繩之以法。但它能給你滿滿的欣慰,你知道正義最終會伸張,你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為了責任、為了專業、為了真相在努力:他們是「國際死亡調查小組」、俗稱的「埋豬人」,他們也是世界各地的執法人員,透過越來越跨國境、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最後,它甚至可以讓自己重新審視人生,說真的!人還活著、還有活著的事情可以煩惱,有什麼比這件事更美好呢?

 

ⓞ延伸閱讀:書評-《孤獨六講》:了解自己、享受人生必經的孤獨

 

 

虛構的犯罪故事

ⓞ延伸閱讀:影評-《接線追緝》:不錯的小品驚悚電影,但1個半小時必須看的很專心

ⓞ延伸閱讀:書評-石猴子:地獄判官主持公道

ⓞ延伸閱讀:書評-《再死一次》:獵物與獵人的宿命對決

ⓞ延伸閱讀:書評-《雪人》:懸疑推理、心理驚悚、清晰描述,無一不缺的推理佳作

 

其他關於刑事鑑定書籍

ⓞ延伸閱讀:書評-《傾聽死亡現場:頂尖法醫病理學家的非自然死因調查事件簿》

本文由作者【艾瑞克ERiC】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