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從《孤味》看父權體制下原配的美麗與哀愁】

【故事梗概】

女主林秀英(陳淑芳 飾) 是台南顯赫醫生世家的林家大小姐,為了嫁給警員陳伯昌(龍劭華 飾),甘願離開舒適圈,擺攤賣蝦捲。原本情投意合的這對佳偶,因陳伯昌辭去公職而轉戰商場的經商失敗,與岳父母家因財務糾紛而產生的關係決裂,讓陳伯昌拋妻棄子遠走他鄉,與另一女子蔡美林展開二十多年的同居人關係。面對情感上的背叛,林秀英不願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獨自一人,將事業由路邊攤做大到餐飲業龍頭,將三位女兒培養成出色的國際舞者、整形外科醫師及餐飲業接班人。然,就在林秀英70大壽當天,陳伯昌在林秀英親弟弟經營的醫院過世,所有被歲月積壓的愛恨情仇,在壽宴與喪禮的籌辦過程中,在每一個相關當事人心湖中,激盪出萬丈波瀾,躲不過的面對與解決,讓林秀英有機會透過與相關他人的衝撞與對話,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陳伯昌之死是兩人婚姻的句點,卻也是林秀英生命重生的起點。

 

#父權社會與門當戶對的框限

東方社會在談論嫁娶之時,常會有雙方家庭必須門當戶對的想法。特別是在父權社會下,總隱性地制約著男性,要有體面的事業,才能在岳父母及女方家人抬頭挺胸。如果林秀英不是醫生之女,而陳伯昌不需要承擔靠偷拿岳父印鑑向銀行借貸且一定要揚眉吐氣的壓力,其實一個小警員的公職,足以讓二個原本相愛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後來的投資失敗,其實也讓在父權體制下位居優位的陳伯昌,也逃脫不了這框架下對男性期許的壓迫。而林秀英生長的年代,多數人都視離婚為一個女人經營婚姻失敗的印記,為了面子,為了父權社會下對一個女人該有之傳統婦德的期許,有名無實的婚姻,說什麼也不能讓離婚協議書來終結。於是,一個充滿怨懟的心,注定了一個能幹女子的悲涼。

 

#小三意義的重新詮釋

在灑狗血的台劇裡,小三通常和壞女人劃上等號。但我曾看過一種說法「婚姻本來就不是為了愛情服務,而是為政治目的或階級利益服務。」若此立論為真,或許真能解釋,世間為何總有門當戶對但貌合神離的怨偶,或許,真愛有時確實是存在婚姻關係之外?論述至此,並非要合理化婚外情,而是從這類不算新鮮事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心其實很複雜也有某種程度的貪婪。這世上,確實有人為了資源、權利及地位,即便不愛對方,也會向利益低頭,娶或嫁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等握有實權,搶得利益之後,再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但不論怎麼做,總有人會成為當中的受害者。

 

劇中的林秀英和蔡美林是截然不同的二類型女人。林秀英是在商場上呼風喚雨的女中豪傑,強勢、有定見。而蔡美林,雖也有自己的事業,但她永遠給人溫柔婉約的印象,很符合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期許。或許有人會認為,不同於林秀英對陳伯昌的有所求,例如,她要求陳伯昌必須對這個家付出如她同等的心力,蔡美林的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是她能將陳伯昌留在身邊二十多年,勝出原配的原因。我卻以為,蔡美林之所以無所求,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造成的。有些話,不是不說,而是位置不對,有想法,也輪不到你來説。或者,在諸多利與弊的考量下,示弱是必要的手段?在我看來,婚姻關係應該以互敬互諒為基礎,男女雙方對於這段婚姻的話語權,應該是平權平等的,「女道不同男綱」的說法,或許已不合時宜。林秀英要求另一半陳伯昌有擔當並沒有錯,但很多時候,過多的理直氣壯,不顧情面,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是會迫使對方,放棄溝通,一走了之的,婚姻關係,並不是只要二人相愛就能長長久久,當中的磨合,是種修練,也需要智慧。

 

對於小三,我持的並非全然的負面觀。有時,小三的存在,是大環境下的逼不得已。例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中,貞觀的大舅,被日本徵調充軍,三十多年音訊全無。戰敗後非日本人的身份,讓他在日本,流離失所,露宿街頭,若非日籍老婆抗父母命相救,那時倒在日籍老婆家屋簷下的他,早就命喪黃泉,再無有落葉歸根的一日。又如1949的大撤退,對那時的軍人來說,無人能擔保此生能否再回歸故里,在時代巨輪的輾壓下,很多真相必須靠謊言來包裝,很多純情善良的台灣女子,也就成為另一伴在新土地上,開枝展葉的新伴侶,而她們當中,或許是一直被蒙在鼓裡的小三。直到兩岸通行,事情真相大白,再怎麼不接受自己的身分,也得接受。這是大環境下的無奈,這樣的小三,不該背負罵名,要怪只能怪戰火無情及當時社會對未婚女子的歧視所造就的不得不。

 

#現在的他早已不是你認識的他

電影當中,有一段情節,在陳伯昌的喪葬法會上,同時出演佛教與道教儀式的大車拚。在林秀英的記憶中,陳伯昌是進出宮廟的常客,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法會,依她的見解,應照道教儀規,來圓滿,最適合。但林秀英應該沒想過,環境會變,人也會變,在時間的洪流裡,人要變得面目全非,也不是不無可能的事。在陳伯昌拋家棄子的這20年當中,他早隨著蔡家林,皈依佛祖,成為佛教徒。即便,陳伯昌生前有囑托小女兒,死後要帶他回家,要用佛教儀式,但林秀英的不讓步與恨,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完成往生者的遺願。

 

#讓我們用各自的拼圖_拼出那張名為父親的臉

#你眼中的壞人_是我眼中的好人

 

儘管,林秀英和她的三個女兒,都曾在相同的時空背景下,和陳伯昌,共同生活許多年,但每個人視框下的陳伯昌是截然不同的。都說女兒是前輩子的情人。在三位小情人眼裡,陳伯昌並不像林秀英陳述的那樣糟糕。

 

大女兒以為,若沒有父權底下的框框架架,父母的婚姻不會經營得那麼辛苦,父親也不用為了撐不起的面子,逃家,卸下責任,成為不負責任的人。為了不重蹈覆轍,長大後的她,選擇桀驁不馴的做自己,在有名無實的婚姻前,堅決離婚,也絕不委屈自己成為像媽媽那樣守活寡的怨婦。

 

二女兒之所以成績好,並當上醫生,是因為幼年的經驗告訴她,只要領獎時刻,他朝思暮想的爸爸,就會出現在眼前,所以她盡一切的努力,爭取每個領獎的機會,是為了增加看見爸爸的機率 。只是,後來的她才知道,隨著她年齡的增長,爸爸對他的愧疚更甚,以至於,醫學系畢業的那一天,她期待的父親身影,終究成為一種遺憾。

 

小女兒是最體恤媽媽的人,她放棄了念大學的機會,只為了要繼承媽媽的事業,好讓媽媽能放心的安享晚年。但這不代表,看待父親這個人,她和母親是同一陣線。老么是這一家子中,最能體諒與接受蔡家林的人,也是最常瞞著媽媽,上台北找爸爸,知道爸爸最多事情的人。在影片的諸多片段,都能見到小么女和蔡家林相處融洽的場景,比起自己敬重的母親,這小么女或許早已領悟,張開手其實比握緊手能擁的更多。

 

#解結_對妳的愛_盡藏在那讓人難以啟齒的秘密中

當初陳伯昌的離家,眾人都以為是他偷拿岳父的章去銀行借貸,以致於經商失敗後,無顏見江東父老,只能一走了之。後來在月老廟與蔡佳林的偶遇,林秀英才知道,她和陳伯昌二人間的秘密,他到死都守護著,連蔡佳林都沒有說。直到陳伯昌要出殯的前一晚,林秀英才在眾女兒面前自白,說出真像。原來,林父自始至終都知道印鑑是林秀英偷的,但怕真相若揭露,林秀英的兄弟們會無法諒解這個妹妹,他哪日若歸西,女兒將無所依靠,所以決定將這個黑鍋,甩給女婿來背,事發後的忍辱負重,讓林秀英看見了陳伯昌的有情有義與護念,因而決定放下捆綁自己20多年的羈絆,也在當年陳伯昌給她的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了結了這一世的姻緣。

 

#顛覆傳統的告別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走了,喪禮上的一切都是演給外人看的。因為轉念,林秀英再也不想成為傳統框架操弄的傀儡。她用自己的方式,搭上計程車,唱著那首孤味,以未亡人的身分,送陳伯昌一程,而陳伯昌的亡魂,亦心有靈犀地陪在她身旁共唱。至於告別式的主祭者,林秀英則讓蔡家林來擔任,這顛覆傳統的運作,象徵著兩個女人之間的和解,也讓蔡佳林為陳柏昌拚上人生最後一塊地圖,畫上完美的句點。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