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欠缺?

阿強是專業人士,已婚,與妻同住,父母俱在,平日埋首專業,不多計較錢財,也自然不具理財心得。阿強父親退休前曾任職大學講師、政府新聞及公關人員、校董等,見多識廣,人脈斑駁,也深諳為未來打算,認為阿強應妥善理財。

 

一次阿強探望老父,強爸塞來一堆投資文件,原來阿強從事的專業可不輕鬆,每日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足證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勞工,強爸眼見兒子聽過他的投資建議一遍兩遍三四遍,仍無舉動,便私自找來幾種投資產品,只欠阿強的簽名就成交,經紀取佣金,客戶得保障。阿強並不反對投資、理財等事,只是認為處理這些事需時,由理解至簽署作實要花不少工夫,自己行動力不及退而不休的父親,一面怪自己沒有信誓旦旦聲言辦妥,一面不滿父親自作主張,不視兒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強爸更堅稱這是對家人、下一代的愛,若不依從這做法,就是拒絕這份愛。

 

面對有如痴漢的情緒勒索、愛意勒索,阿強自然困擾,也暗自思忖出路如何。適逢週遭有人談論自己的家庭問題,阿強順帶——只是順帶——分享自己的經歷及感受,阿強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你就好啦,老竇有本事供埋你買乜買物,功課都幫你做埋,我就……」下接一篇長文,其中述說自己自小如何家境不濟,捱到投身社會,仍要經濟上支援原生家庭,現在又有各種負擔云云。原來不打算訴苦,為了增加親和力,略為分享自己也有家庭苦處,好像拍拍肩膊,表示同理,卻換來譏誚,被指斥這不過是奢侈的煩惱。一句「你就好啦」掩蓋阿強真實的煩惱,甚至令阿強懷疑自己應否與人分享。

 

上述對阿強的指斥者並無真切聽見阿強的苦況,只是迅速把自己想像的框架套上,對號入座。阿強的苦處是被父親剝奪自主性,不視他為具備判斷力、行動力的個體,缺乏尊重,這些侵犯可謂與金錢本來無關,只是在理財一事上彰顯出來,才勉強與金錢扯上關係。一想到金錢,指斥者就立即把阿強的處境和一套與父母、家境、自己有關的經濟體驗混為一談,才作出「強爸財力足以蔭庇兒子,而我無父蔭」一類的比較,過程中充滿成見。這等成見之構成,始於太著眼於有樓無樓、有錢無錢的問題上,並約簡至有樓謝天,無錢尤人的結論。

 

一個本來涉及個體獨立、父母看待子女、家教素養傳承的話題,落入錢財的俗套中,所有人頓成只管食飯飲水的經濟動物,也包括這等批評者,把原本值得認識的個體、值得探究的議題、值得反省的思維通通埋沒,不但沒有公允地看待阿強,以至往後面對類近境況的人,還以相同標準評斷自己和週遭各事,凡事以經濟動物的角度快捷地提供最簡單的答案。經年累月後,諸多故事彷彿浮光掠影,全部又不過是有無經濟條件、有無物質利益的問題,結果生活自然了無意義,顧影自憐,自己也是最悲慘的。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