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均衡勢必再回來

作品集

借貸均衡勢必再回來

 

張五常受費沙的〈利息理論〉啓示,認為儲蓄與投資永遠是同一回事,二者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不分甚麼意圖甚麼不意圖。

 

張五常究竟領悟了甚麼新意呢?離開市場水平,利率一上一落,意圖儲蓄量與意圖投資量豈會不變?

 

箇中乾坤原來在於,儲蓄等於投資。費沙之見:收入不消費餘下來的是儲蓄;今天不消費改作明天才消費是投資。交易不是自己的投資換自己的儲蓄,而是自己的消費換別人的投資,或是別人的消費換自己的投資。從實際的交易角度入手,每個借貸(交易)必有一貸者、一借者,某個單位若要交易,其邊際回報率至少等於心急率,Return rate=Impatience rate決定了利率。且讓我舉一個例:

 

利率在市場水平之下,例如百份之六,意圖投資量170元大於意圖消費量50元。消費既然交換投資,一方面,等於百份之六的意圖消費量50元有高於百份之六的意圖投資量50元伴隨着,另一方面,等於百份之六的意圖投資量170元有高於百份之六的意圖消費量170元跟隨着。

 

創作者
筆落驚風雲,書成泣鬼神。此乃邱凱文自ニ〇〇九年所寫的文章。十年人事幾番新,新老花旦別様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談政治,只談經濟
回應
刊登你的作品集、個人項目
獲得出色曝光宣傳效果,讓新工作機會自動走上門
建立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