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朋友的價值觀是多餘的?

了解朋友的價值觀是多餘的?

上回説到「審美觀」(價值觀) 可以幫助了解不同朋友是否有昇華成知己的可能性,收到不少讀者私下分享和詢問。

當中一個比較富思考性的問題在此回答一下:知道了朋友大機會不是知己又如何?難不成絕交嗎?當然不是。須知,「審美觀」的差異在相處過程中自然會看出端倪,亦有機會自行過濾非同路人。緣來緣去,人生註定有過客,樂趣在於當中的學習。

那覺察雙方的「審美觀」(價值觀) 豈不是毫無作用?其實看似了解「知己」,實質為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亦是尊重情緒的做法。友誼本來就充滿多樣性以及不同層次,即使泛泛之交亦可贈送金石良言,影響人生。

而了解雙方「審美觀」具體有以下的幫助,供大家參考:

1. 為自己保留時間
保留時間這點是最重要的。隨著年紀增長,各樣那樣的責任和人際關係,多多少少會感到時間的緊張不如年少時可以隨意揮霍。「審美觀」可以為你判斷出眼前的人值得花多少時間去交流,特別面對一些消耗型朋友。

每個人都需要吐苦水,發洩一下生活的不如意,一眾朋友在互相抱怨的過程中確實有種「打雞血」的感覺,發放一下負能量平衝倦怠的心態。然而,你會發現自己在某些朋友的角色只有作「情緒垃圾桶」,專門接收負能量而對話內容往往圍繞一些重複的問題,更嚴重是影響心情。

須知,埋怨背後終究要伴隨解決方法才可以在交流當中學習和建立正面的心理質素。在「審美」角度上,這類朋友一直生活在偏離幸福的航道中,要藉由舒發壓抑來平衡自己對價值觀不夠堅持的內心掙扎。整個對話都在圍繞問題,又如何有「談美」的可能性呢?這時其實最好做法是減少對話,因為一直聽抱怨是有毒的,總有朋友願意聆聽和認同只會錯誤地助長對方放大問題的習慣,同時亦浪費自己的時間。

2. 減少衝突
友誼關係是動態的。與知己的關係會隨人生不同時期而變化,視乎當時各自的圈子和知識點。即使曾經很投契,都有機會在某些事情或階段發現大家「審美觀」的差異和變化。有時候,這種洞察力可以避免跟知己階段性的衝突,令友誼走得更遠、更有深度。

還記得,曾經認識超過十年的朋友有好幾年進入了傳銷行業,筆者對這行業沒特別喜惡,始終自己也是由銷售最前線做起,抱有包容的心去看待事物。只要有需求,就是好產品,傳銷只是其中一個渠道去認識公司和產品。那時朋友求成心切,幾乎十句不上下就會把對話拉回他的業務、產品或收入,這種變化也不自覺地減弱了他對於大家一直追求相同美好生活的熱誠,變得難以交流。

我知道,他的生活正處於低谷,急於成功不難理解。事實上,一兩宗生意亦遠遠達不到當時他對成功的要求,為了減少矛盾,察覺到他「審美觀」轉化的一刻,拉遠距離已經是最好的方法。事隔一段時間後,他亦自然而然變回同步的知己,亦因為有這種經歷,大家友誼變得更有層次。

3. 更珍惜與知己相處的每一刻
承上,哪些朋友會成為知己?知己的感覺維持多久都是不能控制的因素,正因如此,知己更顯得難能可貴。認知到「審美觀」的可變性,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全程投入與知己可以同步溝通的每一刻。

正於上一篇文章所說,友情唯一不變的就是「曾經的回憶」。不論長與短,變與否,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的知己,構造難忘的回憶,豐富人生。

4. 減少糾結
知己和朋友雖然不像一對一的伴侶關係,但若當中出現仼何問題,都足以令情緒陷入低潮。有些時候即使好好維繫,關係都可以不斷演化至無法同步⋯⋯「審美觀」的不同可以讓你更容易釋懷:雙方不過是踏入了追求自己認為美好的事,走著不同的路。本來「美」就不存在著對錯,大家只是支持各自喜愛的「藝術」罷了。

正正世界有不同的「美」,才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可能下一個更有共鳴的知己也在路上等著你呢!

 

更多文章:https://multi-identity.com/
 

創作者
90後身份混血兒🇭🇰  上班創業 |多元收入 |身心問題諮詢 |職涯規劃 外商上班+不同行業身份 1/5 銷售員 💼 1/5 地盤工作者 🏗️ 1/5 健身教練🏋️‍♂️ 1/5 身體治療者🫳 1/5 自媒體創作者✍️ 喜歡創作內容包括個人成長·職場透視·人際關係·創富創業·克服高敏 更多文章:ht......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