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之中有獨語,由法庭至內心

二月六日,法院審理示威者闖入立法會案,多人被控暴動,其中一名是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孫曉嵐。孫曉嵐在庭上陳情,多次被李志豪法官打斷,指稱法庭並非政治表述平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要刻意排拒政治,抑或任何事都以政治套牢其中,本無意義,或許只是配合某人某時的論述需要。無論如何,本欄素來不談政治,從個人層面鑑賞孫曉嵐的陳詞,對於洪流中的點滴生命,仍有鼓舞作用。

 

七月一日原屬紀念香港的主權由英國轉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特別行政區,該日亦列為法定公眾假期。可是二十多年來,香港人在此日舉辦遊行,表達公民訴求,「七一」於普羅市民心中,既是政權的紀念日,又是借放假的平台表達政見的日子。按李志豪的推論,「七月一日並非政治表述平台」,誠然現在遊行已不復見了。二零一九年七月一日,正值香港反送中修例公民抗爭高峰,平日保安森嚴的立法會中門大開,任由示威者進出,其後執法部門追究罪責,孫曉嵐被捕。她在陳詞中指出反送中議題的核心在於香港缺乏真正的雙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立法機關無法制衡行政機關,致使行政長官的力量凌駕一切。她與其他抗爭者一樣,闖入立法會,就是指向問題的癥結。

 

孫曉嵐承認行動失敗,她自言以非暴力、公民抗命的抗爭方式只換來關注,卻未能帶來更自由民主的香港。她亦指稱法律條文內對暴動的定義較寬鬆,當日的行為落入「暴動」的範疇內,因此認罪,這應是考究過目前法律制度後,無可奈何作出的決定。但她仍然認為要透過法庭陳情來抗衡當權者的敘事修辭,例如「黑暴」、「受煽動」等,並指出不能忽略檢控觸及的政治脈絡,拒絕只視反送中相關的案件作違法、犯罪。

 

對於孫曉嵐上述一類言說,社會有幾種輿論。第一種是擊節讚賞;第二種是堅稱犯法就是犯法,撼動政權就是大逆不道,孫曉嵐咎由自取,不值同情。這兩種都毋須回應。第三種是嘲笑孫曉嵐的行動只具象徵意義,最終還是失敗,一邊抗爭,一邊認罪,既失卻扳倒高牆的大業,也沒有轟烈犧牲的風采,委曲發表理論,了無意義。這種犬儒的評價,不只見於社運、政治評論,就連個人生活取態,也是如此,孫曉嵐的陳詞也正好回應。

 

當今流行犬儒論述,其立足點是務求全勝全取,否則徹底放棄本來力爭的事,甚至背後支持的理念,是 all or nothing 的思維。例如︰「我渴望為生我育我的都市創建別樹一幟的建築風格,可是但凡建築,必操控在大財團手上,原來一切不外乎金錢,再談創建只是多餘,不如靠少許建築專業撈一筆作罷。」「我明白找一個與自己相愛、共同成長的人作伴侶,是畢生幸福,但見盡感情中的失意和叛離,還是找個愛惜我,而我毋須全情投入的對象,避免受傷算了。」孫曉嵐承認依據司法系統對「暴動」的任意包攬,她當日參與了暴動,但並非政權所曲解的「暴動」,可謂公民自發、追求社會公義的舉動,她拒絕接受對方的敘述(narration),進而避過按此敘述下,對她本人、她的行為、背後的動機等事的種種偏差判斷。有些人不自覺地接納牴觸自己價值觀的敘述,轉而運用他人的眼光來審度自己,甚至失去自信。明明自己認為工作除了謀生,還有其他價值,只是熬了一段日子,賺錢不夠其他人多,一兩個同期出身的人在旁炫耀一下,就把自己放在求財是尚的度量上。上世紀香港人喜歡按年齡劃分人,有「二字頭」、「三字頭」、「四字頭」等類別,今世紀似乎受大陸影響,多講「八十後」、「九十後」、「零零後」。人生處於某階段,或在哪個年代成長,一定程度上可藉此推敲某群組的特性,但卻絕少能真正認識個別人士的特質。然而不少人就用這種粗略劃分群體的方式,套用到自身個體之上,連帶社會對「年輕人」、「青壯年」、「九十後」等模糊刻板的印象,藉此看待自己。於是認定「四十歲還沒有好像某某的事業發展就是廢」、「年輕人不好好工作就是廢青」。孫曉嵐寥寥幾句表示她雖暫且屈從司法制度,卻否定政權藉此附帶的論述,就是鏗鏘地說明個體雖活在龐大體制下,龐大的體制卻無法界定懂得獨立思考的個體。

 

堅守這道獨立思考的防線,孫曉嵐進而昂然活在真實中,在參與示威前,她「深信憑知識及真誠的實踐,會帶來改變的可能。」直至近日審訊,她表示「明白法庭不是追求歷史真相的平台,我只是認為自己有責任將我所知、所信如實道出,以保存事實。」又稱「真誠面對自我的人,不能逃避思考和作出判斷。」可合理推測她的想法曾經歷挑戰,但正因她能真誠面對自我,反覆斟酌,檢驗是非,再作出判斷,宛如蚌吐珍珠,屢次淘沙瀝石,反躬內省,最終在他人眼光、威權制度下,仍坦然無懼倒批逆麟,對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在上位者說教。在法庭之上最後訴說的機會中,她大可以求情,宣稱如何痛悔深咎,以求減刑;近年也見好些人在庭上力數他人不是。孫曉嵐直至最後一刻,仍沒放棄堅守原則,力求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好讓後人看見。法庭以外的人,慨嘆人浮於事,世道衰落,人心叵測,毋須處處宣揚甚麼經國大業、道德文章,但就在自己心內,面對正確的事,能否就誠實說對?面對錯誤的事,能否就誠實說錯?

 

新年伊始,眾皆喜慶,現在仍有人不論時節,或受苦,或奮鬥。他們不一定是曠古爍金的大人物,所思所行也非尋常百姓不可企及。確立一己敘述,摯誠面對自我,是日常,也是做大部分事情的基本。


 

Renews 載孫曉嵐陳詞全文︰https://t.ly/Q9hPv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