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畫到底怎麼看?》

攝影師: Jill Burrow,圖片來源:Pexels

去年我的第一篇文章有和大家聊過《如何欣賞抽象畫?》,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害羞地私下跟我說他們看不懂抽象畫,不知道要怎麼去欣賞抽象畫,今天就來用我個人的觀點,認真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了解抽象畫,我們就要知道「抽象」的定義是什麼,讓我們看看網路找到的解釋是怎麼說的!

抽象化(英語:Abstraction)是指以縮減一個概念或是一個現象的資訊含量來將其廣義化(Generalization)的過程,主要是為了只保存和一特定目的有關的資訊,由實體抽離出概念思考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簡化或轉化過後的一種呈現方式,抽象既然是種概念性的呈現,因此只要透過感覺通常就能體驗到一般藝術品表現的抽象。舉個例子:大家看不到、聽不到空氣,但對空氣有一定的概念,知道我們鼻子吸進肺裡的氣體叫空氣,這就是對空氣的一種認知概念,那既然看不到也摸不著空氣,我們又怎麼去理解空氣呢?

除了鼻子自主呼吸之外,我們可以透過感受,像是在山林的空氣特別清新,明明和平常在家裡呼吸一樣用鼻子,但就會有一種特別不同的感受,這就是一種細微的內在感受,我們的身心靈都是精細的,因此把心靜下來就可以對外感知到很多情感的訊息,欣賞藝術的方式也是一樣!

站在一幅抽象畫面前,我們可以從肉眼能分辨的色彩和圖案切入感受,隨著畫面的色調去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為什麼說是去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呢? 因為一般大多數的人是有共情能力的,所以聽難過的歌會感傷,看喜劇電影會大笑,藝術品也擁有這樣的魔力,因為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專注投入私人情緒在裡頭,只要靜下來都能多少感受到的。

透過色彩和圖案切入的方式,像是鮮豔的紅色給你什麼感覺?炙熱?熱情?或是勾起一段遊樂園的兒時美好回憶?

圓形又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太陽?另一伴的肚子?還是輕飄飄的氣球?

通常藝術品上會參雜了許多細微的訊息,有些是創作者的,更多的是觀賞者自己的!

因此我通常會說抽象畫不需要看懂,因為大家需要看的是透過這幅畫感受到的自己,而事實上,大家也只能這麼做,當然藝術作品的好壞與否,其實並無對錯,就像這個世界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黑皮膚的人、白皮膚的人、黃皮膚的人、紅皮膚的人,甚至藍皮膚的外星人都有。

更甚至每個人的眼睛對色彩的感知程度也有落差,所以哪有什麼對錯呢?我們需要打開自己的眼界,先去接納每個人、每個藝術品本來的面貌,尊重各自綻放的獨特性,才可能得以擁有他人的視角,才能不那麼侷限自己!

沒想到平常話不多的我,打起文章也可以這麼長篇,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對於「該如何欣賞抽象畫」有疑惑的朋友,以上純屬我個人見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也歡迎大家留言互相討論喔!

本文由作者【朱若茵】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朱若茵 Chu jo yin 1986年生 宜蘭人 自由藝術工作者 擅長抽象油畫/壓克力畫 我在這裡分享我的創作想法及藝術觀點給喜歡藝術的朋友們。 如果對我的作品感興趣,也歡迎追蹤粉專、IG與我聯繫、或分享心得給我喔~ 祝福大家:)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