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內,那個沒有童真的小孩

圖片來源︰anschechesed.org

學校暑假臨近,很多小學舉辦總結學習的活動,邀請家長參與,見證子女的學習成果。Geneviève 兒子就讀的學校是其中一間,該校花了幾日指導小學生以回收物料佈置課室,每班分成幾組,每組搭建一間小屋,內裡圍繞一個主題。這活動既匯聚他們今年所學,又製造機會,令學生嘗試與人合作,解決問題。Geneviève 雖早已聽聞這種學習方式,但自己年幼讀書時卻未曾經歷,到校一睹究竟,還是聽見各位家長的言說,更令她反省。


 

家長是奇特的物種,好些人一成為家長,整套思考模式、心思意念彷彿顛覆過來,產生劇變。(其實沒有,下文詳述)家長圍在一處,就自然生成關於子女的無窮話題,而且他們總找到位置,你一言我一語,前呼後應,此起彼落。Geneviève 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四出探尋小學生製作的景點拍照,又嘗試把龐大的身軀擠進五尺童子構築的小屋,這些表現與一般家長和姨姨無異。就在這些活動期間,她在各個地點都聽見相類話題。

 

甲︰「今次考試你兒子考得怎樣?」

乙︰(應答如流)「中文XX分,英文XX分,數學XX分……」

甲︰「我女兒就不行了,中文只有XX分。」

乙︰「也不錯了,上次我兒子也只是XX分。」

甲︰「還有我想她英文再好一點。」

乙︰「我買了一套補充練習,非常有效!錢花在這裡真的超值。」

甲︰「哪套哪套?」

乙︰(在手提電話尋找圖片)

 

丙︰「揀好暑期班了嗎?」

丁︰「未呢,我還在想 AAA 和 BBB,又要考慮時間,又想對兒子將來有用。」

丙︰「AAA 好,我也替兒子報了,我也覺得對升中學有幫助。」

 

類似的對話毋須窮舉,總之幾乎凡有家長聚集處,他們好像電子裝置,本來牌子、型號、類別不同,但藍芽、WiFi、NFC,以至任何連接方式,不消一會,就搭得上腔,彼此的橋樑就是子女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升學。

 

人類溝通就是如此,找個互不侵犯的話題聊起來,令同處一室的場面不至尷尬,又不會觸及敏感領域,以防弄得任何人不快,確保族群內的和諧。這是人人皆有的體驗,何須苛責?這種體諒的說法描述人際交往的現象,卻要適可而止,一味考慮實然問題(是否真實),而忽略應然問題(是否正確、合理),容易假定人只有如此,用平常可見的框架套牢自己,缺乏尋求突破的可能,也就是劃地自限,沒有釋放本來該有的潛能。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所說,都市人喜歡削平,指稱所有人——包括自己——都並不偉大,大抵只是平庸,都是自私、好逸惡勞等,因此談話、生活也不求高深,但求舒暢。人又事事關心,卻無所用心,於是不講究人際交往要如何深入,充斥閒話(idle talk),每件事物稍微聊聊,不加深究,水過鴨背又關注其他事情。

 

如果既不全然把事實當成絕對正確,又不希望如海德格辛辣批評人際交往,不妨設想家長經常作上述對話的出發點。本文提及這種家長心態從來沒變,在成為家長前已有,就是生活各種事物只有一個面向的思維。我們還是小孩時,身邊總有些同學考完試就討論試卷內容,說自己如何作答;發放成績後又討論分數;好像注重學習,其實只關心成績,和成績所帶來的結果,竟把考取成績替代了讀書。大學時,又有些同儕早著先機,比任何人都早籌劃未來工作,卻不是對事物有濃厚興趣,或胸懷理想,而是深諳世界難撈,已經向政府借貸唸大學,畢業後當然要迅即保住飯碗。在號稱開拓思維的學府中,尋覓的理想職業是何等模樣,自可知曉。投身社會後,不論同事、朋友,總有人日間勞碌一天,下班後就消遣、打發時間,假日就四處出遊,或者倒頭睡到不知今夕何年,除了工作和僅餘的娛樂,別無其他層面的生活。這固然是勞工制度帶來的惡果,但若甘進泥沼,不知自覺,也不能怪別人。

 

這種思維形態宛如競賽的馬匹戴上頭罩,目光只能專注於狹窄的前方,除了直奔以外,不顧其他,人生終點只有一個,走向終點的路也只有一條,就是讀名校,考好試,搵好工,賺夠錢,享有安穩生活。這種思維自幼不知從何而來,最大可能也是上一代洗腦,成長後若一直深信不疑,貫徹始終,就成為自己的思想。這批人成家立室,做起家長,也把這套思想投射至子女之上,首先認為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因此口頭上總說為子女著想,希望他們享有哪類生活,其實是父母渴望的生活;然後是自己做不到,或深刻認可自我的東西,也要子女做得到。日常做得最多的事,就「應該」、「必然」是最關注的事,甚至其他事都值得為此團團轉。

 

要命之處尚未終結,懷有這等思想的人還會覺得其他家長也有同樣思維,理所當然,所以與他人搭話,從不考慮其他,就是子女績效,好像酒吧內的男人踫面,就談足球和女人;時尚女性走在一起,就講時裝。毋須發掘,毋須多慮,只管單刀直入,就講他們心目中家長的共同語言。尚存小學雞心態的家長被只看績效的蛋殼包裹得密不透風,若逐下逐下鑿開,破殼而出,外面如何地闊天高?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