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也不喜歡被安排清檯

圖片來源︰timeoutabudhabi.com

與長輩吃飯,席間經常聽見他們熱切期望吃掉檯上食物,所謂「清晒」,這番說話以日常主理炊事者尤為常講極。致者甚或在開席當刻、各人未起筷時,就已表達清檯的預期,又指名道姓點出誰人最有資格「包檯」,拯救眾人於製造廚餘的罪孽之中。

 

二十一世紀過了差不多四分一,人類由工業文明進入後工業時代,稍為發達地區的人探討斷食、輕食、惜食、減法生活,他們早在預備菜餚前已思考如何避免令地球和己身的心血管負荷過重,走近餐桌時還有人大談如何清檯,令人尷尬得支吾以對,尤其是體型稍壯,以往不忍把剩食送往堆填區的共膳者,被那些心懷好意的長輩點名清檯,一頂食物清道夫的大帽蓋上來,只好唯唯諾諾,敷衍過去。

 

上一代預備膳食的成員很偉大,費煞思量照顧家人的飲食,總是擔憂至親吃得不夠多、不夠好,煮飯時有寧濫勿缺的傾向,甚至認為有餘代表豐足,因此端來佳餚,終為剩食,也絕不為過。人終有醒覺的潛能,及後不用環保人士告知,也明白浪費食物異常折墮,漸多人避免餐後有剩菜殘羮,清檯又變成炊事者心之所安,但他們預備菜餚的習慣並無改變,桌上所見依舊豐盛。現今具備飲食素養的人都理解全球糧食不患寡而患不均,都市人有營養過剩的問題,我們好一段時間所攝取的熱量、糖份、脂肪、膽固醇過多,食物的製作過程又太精緻,現在我們終於明白吃得夠就要停,食物原始粗糙一點有益。如是兩種食物觀對「豐盛」的理解不盡相同,每當長輩勸勉後輩清檯,不免令人興起慨嘆︰何不早就控制自己,稍為減少食物份量,也毋須兩小時前汗流浹背備菜,兩小時後口沫橫飛叫人扒飯夾餸。

 

食物的供應得以確保後,進餐就不只充飢,還成為文化。禾稼豐登,方興佳釀;不愁衣食,始有宴酣。與親友共膳,就是聚天倫敘舊,吃甚麼反而次要。這些場合的食物不只裹腹,還帶來享受,令人樂意與人共享,身心同得歡暢。埋檯就叫清晒,如同趕豬入欄,倒穀填鵝,未清空盤飧以先,肥甘的嘉美、鑑賞的雅致、共聚的酣暢,就可一刻清盡,興味索然。

 

不難為上述屢勸清檯人士設想,他們多經歷物質短缺,甚至天災人禍,饑寒交逼。物資就是要多,生活就是要豐足,如此思想深入骨髓,即使往後生活安康,享盡盛平世代,山外有山,樓上要樓,錢中搵錢,幾乎成為人生金科玉律,吃食一環只是諸多要有更多更好的其中一種表徵。不能輕看他們以往所受的折磨,也得佩服他們咬緊牙關度過的意志。然而值得反省的是世界每刻輪轉,我們確信若有天由奢入儉,必須節衣縮食;為何現在物質不缺,人類走向克服肉身限制,重新界定理想生活,追求更高價值時,還要以餵食角度觀看人?為何還好像不惜一切停留在舊世界?

 

以上好像站在高處嘲笑上一輩,行文至此,其實更值得反省的是我們隨時五十步笑百步。上文展現的是沒有正確審視客觀世界的人,單以自己的經歷為藍本過活,所呈現的落伍其實是脫離了已變更的世界,缺乏面對現實的能力。有多少自出生以來就安穩的人總覺得要覓得一份穩定職業,志向大可擱一邊;只望成為業主,卻忽視負債;追隨大隊用錢買體驗,精神終究空洞;認為自己的子女也不過是社會的一顆螺絲,必須沿既設的階梯拾級而上。類同的想法往往只聚焦一點,縱向而言,無視同一範疇的事物隨時間推移,已改變不少,例如所謂事業階梯,在不同行業已更換多次,人在職涯,也不一定固守單線。橫向而言,某一範疇的事物可從多個面向分析,例如追尋財務自由,彷彿將來可享舒泰生活,但左支右絀,原來為了「投資」,首先捨棄即可享有經濟和精神上的自由,如此對自由的定義偏狹,放棄生活更多可能。

 

有人說轉型、更新之類,改變心態最難,此等說法即使不全然,也不遠矣。老喊清檯是無謂的執著,若內心明澄至看穿他人的執著,自己又如何?瞭解吃的是甚麼、如何吃、為何吃,才是真正的識食。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