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煩惱的核心思維

《有些事根本不配佔有你的情緒》

這本書是由日本國寶級園林大師、國寶級工匠枡野俊明所寫。

作者把我們在日長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分成了五類,分別是“人際關係”“擺脫負面情緒”“停止磨耗心靈”“不自討苦吃”“活出快意人生”,分享能讓你的心重獲自由的99個準則。
當疲憊於生活上各種事物,以及與他人的關係時,用好這些原則,你會變成更成熟,每天都過得更愉快的人。 

這次重點分享的內容是:「減少煩惱的核心思維。」

<我和你>  

人們在傳遞信息時,有一個潛在目的是:讓別人理解自己。 

怎麼理解呢? 

人們通過社交平台,事無巨細地發佈自己在做的事,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或者,和許多未曾謀面的人,在社交軟體上交往,彼此彙報動向,也是上述心態的體現。通過24小時不間斷地通信,可以看出他們在不斷地傳達“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關心我、理解我”的資訊。 

但是有件事情你一定要清楚,就是能夠完完全全理解自己的人,無論在哪兒都是不存在的。 

記住,你想讓別人理解你,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同樣,你想完全理解你的朋友,也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事實上,能有幾個理解自己一半想法的朋友,就已經十分不錯了。甚至,別說一半了,三四成就已經足夠了。 

想要和不確定的多數人有深入密切的交往,想讓別人都理解自己,這個想法本身就是“妄想”。你越希望別人理解你,你越希望自己的做法被理解,你就會得到越多的失望。 

這是你在人際關係上受挫的核心原因。 

<家人> 

提到家人,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血濃於水。 

確實,靠血緣建立關係的家人,要比和外人的關係更加牢靠,也更加穩固。但是,這和“因為是家人,所以什麼都不說,大家也能互相理解”是兩回事。 

就算是家人,每個人的性格、愛好、價值觀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社交圈也不同,每個人接收到的資訊也不同,所以相互之間100%理解是不可能的。而且越想理解,越會勉強彼此,做事越會帶有情緒,反而導致不和。 

在家庭關係當中,重要的是要明白“就算是家人,彼此也是不同的人”。在此基礎上,還要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要尊重並接受對方的意見,用溫暖的目光守護對方。 

相反,家庭關係中最不可取的,是當家人做出了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時,就情緒化地發脾氣,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他。如果彼此都以“我們是家人,理應互相理解”為前提,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提出建議是好的,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就算是家人,彼此也是不同的人”。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這比一句輕鬆的“血濃於水”要重要得多。 

 <改變> 

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就比如,一些太太學員會向作者傾訴一些說不上是煩惱還是抱怨的話,比如「我老公,東西拿出來後從不放回原處,襪子脫下來就那麼放著,什麼也不收拾。不管我怎麼說,結婚這十年,還是一點沒改。」

這時,作者通常會這樣回答對方:「我真是佩服您這十年來能如此執著地抱怨,但是您想改變丈夫這件事本身就不太可能。反正都得自己做,不如坦然地接受丈夫是個不懂整理的人,這樣心情會更輕鬆哦!」

夫妻生活,如果連這些細枝末節的事都不放過,只會讓自己活得越來越辛苦,會讓關係越來越糟糕。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都不會按照我們想的那樣發展。 

能按照自己想像發展的也許只有自己。 

對於掌控不了的那些別人的事,就試著放下,不要讓它過多佔有你的情緒,然後集中精力去思考如何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對方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 

<總結>

不要用你錯誤的觀念,挑戰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就是不要想著別人理解你,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基於對方不理解你的煩惱,從此就可以全部消失了。你覺得呢?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讓自己比昨天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是言跳跳
 

本文由作者【言跳跳】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擁有15年的管理經驗,也是教練 金融執業經驗、業務行銷、實體創業、 製造業經營管理、海外工作背景。 自己也和大家一樣是個普通人, 從工作的最底層開始摸爬滾打, 一路走到管理層,再到決策層。 唯一不變的心態:自律、閱讀、寫作。 我在國外有多年的講師、顧問和教練經驗......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