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遊記──體驗宜居城市

圖片取自網絡

筆者去旅遊有兩個優先考慮的重點,第一是享受自然風景,第二是體驗文化遺產。疫情3年,中港兩地終於通關,筆者選擇了到桂林一遊。為了避開五一黃金週的擠迫,筆者選擇了五月第二個星期出遊。  

有言「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一處「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湖在城邊,城在湖邊」的鄉城,加上五月是雨季,當地濕氣重,雨紛紛,霧朦朦,到處都宛如一幅幅的山水畫。  桂林的山峰是經自然侵蝕加上人工雕刻所形成的「藝術品」。在伏波山內,就有許多佛教的雕像;在獨秀峰上,就刻上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等的詞句。由於山湖是連接的,坐船遊覽兩江四湖,猶如身置水墨畫之中。  

桂林雖然濕氣重,但空氣十分清新。首先,為了保存自然生態,當地不會設廠,樓宇的高度也受到限制,沒有工廠的污染,也沒有高樓的屏風效應,再加上電動車及電動單車在當地流行,汽車的廢氣減半,令山水間的清新空氣仍能保持。筆者帶著新冠初癒的身體來到桂林,當地的清新空氣亦有助筆者調養身體。  

在抗日戰爭期間,桂林被日軍轟炸,許多原始的歷史建築被炸毀,現在桂林的歷史建築,如靖江王府及王陵、逍遙樓、廣西貢院都是重建的;又如木龍湖內有歷史久遠的古宋城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是以「清明上河圖」為建設藍本打造的景區;除了旅遊景區,桂林的步行街及陽朔西街內,都充滿了中國古建築「亭、台、樓、閣、軒、榭、廊、舫」的傳統特色,古風味十足。 

 由於桂林沒有工業,山多平地少,農業也不發達,因此旅遊業成為該城的經濟支柱。有別於商業大都會,桂林作為旅遊城市,當地人的生活節奏緩慢,習慣早睡早起,大多提早退休,人均壽命及幸福指數在全中國都名列前矛。加上桂林的生活成本不高,物價是香港的二分之一,樓價更是香港的十分之一,但人均的居住面積是香港的3倍有多。或許人在不太富有也不太貧乏的物質條件,加上接近大自然及傳統文化的環境下,身心靈是最為健康。 

 桂林雖然不是商業重鎮,但自古到今,桂林的教育及文化水平並不落後。自有科舉制度以來,桂林平均每一百年誕生一位狀元。而現代的桂林,更是學府林立之地,旅遊學院、醫學院、科技及理工學院、藝術學院,甚至軍事學院,各種的人才都能在桂林得到培育。人究竟在競爭激烈的壓力環境,還是在順應自然的舒適環境下更能學有所成?值得深思。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的人」,桂林潮濕的氣候養成了當地人多吃辣的飲食文化。桂林最常吃的菜式分別是桂林米粉、豆腐宴、竽頭宴及陽朔的啤酒魚;至於桂花產品,更是桂林的特產,如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及桂花手霜,散發出淡淡的桂花香味。  

值得一提,在疫情期間,桂林全市的止痛藥缺貨,桂林人是依靠當地盛產的羅漢果、陳皮及桂圓肉來治癒新冠,中醫食材是桂林人的養生之寶,因此當地不缺中醫學院、中醫醫院及中醫診所。筆者也購買了適量的羅漢果及桂圓肉來用作調理長新冠。 

最後,作為宜居城市,不同種類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是相當重要。在桂林,筆者欣賞了山水間的雜技表演,不同少數民族的年輕男女戴歌戴舞,更有高難度的演出,筆者最難忘的是四位電單車車手在一個大圓罩內同時駕車;在陽朔西街,不少餐廳都有駐唱歌手在露天或室內演唱,水平不錯。文化藝術是桂林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此維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元素。              

本文由作者【Tiger86】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