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Netflix台劇《模仿犯》:只要心裡的惡被觸發 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殺人兇手

官方Facebook圖片

Netflix台劇《模仿犯》圍繞連環殺人案而展開,殺人犯卻揚言「只要心裡的惡被觸發,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殺人兇手」。另外,除了檢察官與警方以外,觀眾與媒體在劇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不但左右殺人案的發展,更淪為兇手的幫兇。

官方Facebook圖片

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殺人兇手

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要成為殺人兇手?在台劇《模仿犯》中,除了兇手的真實身份以外,殺人原因或動機亦是警方與檢察官的另一個關注點。涉及連環殺人案的殺人犯Noh曾在寄給電視台的錄影帶中說過:「只要心裡的惡被觸發,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殺人兇手」。

每個人的心裡亦有陰暗面,只是在平日會被價值觀、理智等壓制,不過只要心中的邪惡被引發,陰暗面便可以壓倒一切事物,令人失去理性與思考能力,做出意料之外的事情。正如劇中正直又看重原則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飾演),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與各種法律規則查案,因此經常被其他同事批評不懂變通,即使在拘捕違法的同事時亦鐵面無私。然而,當Noh殺死對他甚為重要的前女友後,他亦開始出現崩潰,不但毆打被他視作Noh嫌疑人的主播,甚至對他開槍。失去前女友的痛以及對兇手的憤怒,足以令他忘記了自己的檢察官身份與一直謹守的原則。除了他以外,資深刑警林尚勇(庹宗華飾演)亦在自己的女兒被兇手帶走後失去理智,不但毆打他當時一口咬定為兇手的疑犯,隨後更以武力威脅兇手,並打算與對方同歸於盡。因此,即使平日如何冷靜理性,只要陰暗面被觸發,任何人亦會被人性的邪惡與當刻的情緒主導,成為陌生的自己,而這亦是人性的可怕之處。

官方Facebook圖片

淪為幫兇的觀眾與媒體

除了殺人兇手以外,看熱鬧的觀眾與盲目追求收視的媒體亦是幫兇。渴望受到關注的兇手利用自己的職業便利及媒體為自己製造話題,媒體為了提升自己的收視及吸引觀眾,只會專注挖掘觀眾與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全然不關心真相與事實,甚至不惜利用受害人的家屬,亦無視對他們所造成的二次傷害。在現時的傳媒生態與發展中,比起真相與傳媒道德與底線,引起話題與刺激收視更重要。

在《模仿犯》中,熱血女記者路妍真(江宜蓉飾演)不滿上司兼女主播姚雅慈(林心如飾演)為了收視而利用受害人家屬之一的馬義男(陳博正飾演),並認為人比話題更重要,姚雅慈更直言「沒有話題,誰會關心這個人?沒有話題,他有機會被看見?誰會覺得他重要?」而男主播陳和平(姚淳耀飾演)隨後更指出:「新聞曾經代表真相的力量,但現在它只是一場又一場真人秀」,又指「操控過的真相,才是最有渲染力的殺人按鈕。」

媒體具有公信力,而其中一個主要責任是向公眾傳遞正確信息,因此需要堅守原則與傳媒應有的道德與價值觀。然而,觀眾卻更愛看花邊新聞,導致傳媒的報道手法與方向亦基於現實的考慮而逐漸向觀眾的喜好傾斜,導致出現惡性巡環。正如在《模仿犯》中,傳媒的報道與喜歡看熱鬧的觀眾圓滿了兇手渴望得到關注的目標,亦影響了殺人案的發展方向,因此觀眾與傳媒亦是幫兇。
 

官方Facebook圖片
本文由作者【帶著紙筆去窮遊】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來自香港的90後女生,愛寫作又愛獨遊。從小到大,一直幻想著某天可以達成環遊世界的心願,因此一有空,就會想出走。在享受著獨遊的自在及悠閒時,亦喜歡透過文字記下旅程中的經過與感受。我喜歡閱讀、寫作,以及觀看各類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與綜藝節目等,並相信創作源自生活......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