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窺探溫哥華煤氣鎮匿藏的秘密

煤氣鎮有紅磚鋪成的街道與煙霧繚繞的蒸氣鐘。

煤氣鎮(Gastown)位於溫哥華市中心東北角,沿着鵝卵石和紅磚鋪蓋而成的街道,走向那座煙霧繚繞的蒸汽鐘(The Steam Clock),街道兩旁的歐式建築散發着濃厚的懷舊氣息,每盞路燈都折射出城市的斑駁光影,更令人好奇她的前世今生,小鎮的靈魂往往隱藏於陰森的小巷中。這晚獨自參加一個由Forbidden Vancouver Walking Tours舉辦,名為「煤氣鎮的迷失靈魂」(The Lost Souls of Gastown)的導賞團,為我們作現埸講解的是一名專業演員,這位說書人(Storyteller)有別於一般的導遊,他身穿維多利亞時期的服飾,手提一盞煤油燈,帶領大家穿梭老街小巷,窺探這座城市的秘密。

這晚雨下不停,又剛錯過了一班列車,只好匆忙地趕到會合處,看到不遠處有一位身穿馬甲、戴着獵鹿帽的男子熱情地招手,他的名字是George Turle(後來才知道那是他所扮演的虛構角色),是媒氣鎮上最早的居民。先從煤氣鎮的名字說起,其實它跟煤氣沒什麼關係,1867年,一名來自英格蘭的飛行員傑克·戴頓(John Deighton,1830-1875)在這裏第一間酒吧,社區後來慢慢成形,由於傑克的綽號是Gassy Jack(「囉嗦的傑克」),因此這裏順理成章地叫做Gassy's Town,後來縮短成現在的Gastown。

說書人 Eric Regimbald

沉浸式的叙事

我們一行十人,率先步行至維多利亞時代酒店(Victorian Hotel),這座酒店建於1898年,是當年那些前來尋找黃金的探礦者的落腳點,其中一位知名住客名為Kate Rockwell,她是克朗代克淘金熱(Klondike Gold Rush)期間的美國舞者,她的美麗、才華橫溢深受礦工們所擁戴。這時,George把煤油燈掛在門前的梯階旁,說起與Kate的一場浪漫邂逅,有一回他去看Kate的表演,結束後大膽地向她伸出左手,助她從舞台上走下來,跟她分享自己悲哀的身世。好的故事往往注重細節,他憶述Kate對他說:「George,你是一個好人,你以前經歷過的事情已經無關痛癢了,更重要的是你將來必定能幹一番大事。」自此,她從他的生命中淡出。在那短短一幕,演員的眼中流露着無限眷戀之情。

沉浸式的叙事(immersive narrative)讓人意識到任何場所都皆是表演者的舞台。接下來,George從棕色皮包內,抽出一張Kate Rockwell攝於1899年的黑白照,叫我們猜猜她在照片中身穿的晚裝裙價值多少,氣氛再次變得輕鬆起來,有人叫嚷五百美金,George故意以用拍賣行主持人的口吻問道:「請問有比這個價錢更高的嗎?」另一位女士說二百五十美金,最後主持人才揭曉那條禮服的售價是一千五百美金,這個價錢在當時已經足夠買一棵房子了。

井底下的女人

站在Le Magasin建築物的跟前,說書人揭開新的一頁,把另一個故事娓娓道來。1800年代,每家每户的家長都會叮囑孩子,平日在街頭玩耍時,為免發生意外,千萬不要爬下井(Don’t climb down the well)。於1886年6月13日,小鎮發生了一場大火(後來被命名為Great Vancouver Fire),鎮內約1000棵木製建築物,不足45分鐘間統統化成灰燼,一陣強風令火勢失控,迅速地蔓延開去,有目擊者甚至如此形容:「溫哥華沒有起火,而是爆炸了。」

那一天,George聽到有人大喊「失火了」後奮不顧身地跑向水街,成功救回自己一命,有些人卻不如他那般幸運,翌日,一個女人被發現困在井下,緊緊地抱住她的嬰兒,二人就像披上了黑色的西裝,身上每一寸皮膚都被灼傷。George以平靜的語調來完結這一幕,他說,走在這條大街上,你可能會聽到地底傳來嬰兒的哭聲,還有一把憂怨的女聲,呢喃着耳熟能詳的那句「Don’t climb down the well」。

一座城市的陰暗面

接下來,George以沉重的步伐,領我們轉入街角,來到獄卒廣場(Gaoler's Mews),這裏是溫哥華的第一座監獄。George後來娶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他與妻子Elsie有過一段風平浪靜的日子。後巷中,他告訴我們,有一天,Elsie身上長滿皮疹,有人趁他上班期間,把他心愛的妻子拖了出屋外,再把她鎖進一個儲藏室裏。在那個瘟疫時代,所有不幸染上天花的人,都會被送往死人島(Deadman's Island)上進行隔離,患者如果幸運的話﹐待病情好轉就能離開,但更多的病人是逃不過病魔的糾纏,死於島上。說罷,George把一塊黃色的布釘在牆上,象徵着因患上天花(smallpox)而被隔離的人。那天,George聽到消息後,急忙趕到那所儲藏室,Elsie的哭泣聲不絕,George頓時跪倒在地,向門的另一端溫柔地說:「不要怕,我很快會帶妳回家。」又從外套中拿起一把口琴,奏起淒美的樂曲,音樂夾雜連綿不斷的雨聲,使整個畫面份外悲凉。這是我當晚最喜歡的一場獨角戲(one-man show),我喜歡它的戲劇性,每一個動作、對白都讓人措手不及。

散場後,我與這位飾演George Turle的說書人,在楓樹廣場(Maple Tree Square)聊了一會兒,這位演員的真實名字是Eric Regimald。被問到哪一次的帶團經驗令他最難忘。他說萬聖節是最適合講故事的節日,「秋天的落葉隨風飄揚,人們很自然地靠得更近,一起傾聽那些可怕的細節。」他又低頭想了一想,說去年的確發生過一件令他毛骨悚然的事。當他在上演獄卒廣場那幕,吹完口琴後,便面向觀眾說:「那輛馬車就在這裹停了下來,來接走患上天花的人⋯⋯」與此同時,一輛亮着大燈的汽車剛好緩緩停了下來,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涼氣。現在回想起來,他相信那一刻是戲劇之神贈予的禮物(It's a gift from the theatre gods)。最後,我問他,在溫哥華最喜歡的地方,他想也不用想就回答「福溪奧運村」(False Creek Olympic Village),「我喜歡靠近水﹐那是一個非常平靜的地方,你可以坐在長凳或是靠近小溪的岩石上,細味四周的船隻、野生動物和路人,這是一個可以讓你靜下來反思人生的地方。」他日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雨下一整夜,一行十人穿梭於老街小巷中,探尋這座城市的秘密。

張嘉佳曾說:「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市,時間腐蝕着一切建築,把高樓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會被沙子掩埋。」於是這座城市有了說書人,昔日建築物消逝了,他們的記憶猶在,將古老的故事延續下去。

本文由作者【Sophie】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碩士,現居溫哥華,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