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

作者史帝芬.柯維他曾被《時代》(Time)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
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上一次分享他總結的七個習慣中的前3個,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今天來分享中間2個,分別是雙贏思維和知彼解己。

<雙贏思維>

幫你創造最大價值
「雙贏」思維往往被人忽視,很多公司雖然明面上在鼓勵員工之間要合作,但卻藏著「勝利者只有一個」的潛規則。

有一家連鎖店老闆向作者柯維請教:「店員態度消極、對客人愛理不理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問制度才知道。老闆要求主管以身作則,把2/3的時間投入到銷售裡去。

這當然是會出現問題的,主管與店員爭利、又不對店員進行即時管理的話,店員哪有幹勁做事呢?有這樣的準則,也就怨不得辦公室圈子裡的損人利己了。

不懂「雙贏」的問題,甚至在家庭教育中也會出現。

如果父母對兩個孩子經常這樣教育引導:「你們誰先吃完飯,我就獎勵誰;誰考得更好,我們就更喜歡誰。」很容易出現不和睦的現象。

所以人們的趨利性是否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和制定規則的人是否懂得「雙贏」有非常大的關係。

至於個人,要建立利人利己的人際觀,就要明白:「並不是你死才能我活」

有些人堅持二分法,覺得非強即弱、非勝即敗。

實際上人人都有生存空間,別人有所收穫,不代表你就一定會失去。

不論是在商業談判還是人際關係交往中,以雙贏原則為核心,都能比只是堅持自己的固有立場走的更長遠。

<知彼解己>

幫你維繫人際和諧

我們都渴望被人理解,所以才有了「溝通」。
但很多人的溝通是單向的。
我們不應該只求被別人理解,要想獲得理解,你應該先去理解別人。
只有這樣雙向的溝通,才能無往不利。

聽人說話很簡單,設身處地卻很難。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聽人說話,就會向這個笑話:

有一個病人去看眼科,說自己有近視,醫生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眼鏡取下來給他:
「這個眼鏡我戴了十年了,這眼鏡一點毛病也沒有,送你吧。」
「可是我戴著頭暈啊!」
「怎麼會呢?你別慌啊,慢慢會看清楚的。」

不設身處地地進行雙向溝通,實際上還是單向的,就像不知道別人近視多少度就給人家亂塞了一副眼鏡一樣。

所謂雙向溝通,就是在傾聽之後,還要反饋,在反饋的過程中,這4個毛病不要犯:

1.價值判斷:不顧事實,完全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對錯。
2.追根究底:窺探別人的隱私。
3.好為人師:評自己的經驗唐突的給出忠告。
4.想當然:按自己的動機去揣測別人的目的。

「雙向溝通」中的表達自我,絕對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設身處地的傾聽和理解,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這過程中,你的想法很可能會隨著理解他人而發生改變,而不是照本宣科。

<總結>

今天分享了史蒂芬·柯維總結的高效能人士的2個習慣。

雙贏思維,人生不是零和遊戲,每個人都可以是贏家。

知彼解己,適時扮演知心人,優先理解對方的立場。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溝通能力,可以關注我IG 

我這裡有2套方法,可以讓你在21天:
【有效提升與陌生人的社交能力,怎樣把閒談變得有價值】

【如何發揮身體語言的威力,不說話也能溝通的秘密武器】

==================================
【讓自己比昨天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是言跳跳
==================================

<點擊下方連結關注我>
這裡有我最新視頻:YouTube 
可以關注我的: Instagram
 

本文由作者【言跳跳】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擁有15年的管理經驗,也是教練 金融執業經驗、業務行銷、實體創業、 製造業經營管理、海外工作背景。 自己也和大家一樣是個普通人, 從工作的最底層開始摸爬滾打, 一路走到管理層,再到決策層。 唯一不變的心態:自律、閱讀、寫作。 我在國外有多年的講師、顧問和教練經驗......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