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無聲呼救】

最近看到不少報導有關於照顧者殺害病禢的家屬,再自行了斷的倫常慘劇。可見,那些照顧者不是存心想殺害對方,而是因為自己年邁,精神和體力都不足以應付照顧病者的壓力,加上缺乏社會的支援,迫不得已才走上絕路。

 

以前的我真的無法想像和理解,擔當一名照顧者的壓力可以有多大,迫得一個人可以失去理智,這麼恐怖?!。正所謂:「針唔拮到肉就唔知痛」,直到最近,我真的深切體會到那份令人又絕望又沮喪的壓力,彷彿快要被黑暗吞噬似的。

 

家父早幾年已患有心臟病及癌病,一直沒有聽從醫生的勸告戒掉飲食上的不良習慣,亦拒絕接受專業治療,在第五波疫情來襲時,死神送了他一道催命符,確診痊癒後,他的身體狀況突然插水式惡化,不但無法工作,還出現持續性氣喘、體重下降、終日昏昏沉沉等徵狀。由於個人與家父的關係甚為惡劣,因此擔當照顧者的重責便落在家母身上,而我則負責分擔家中大少事務,以減輕家母的壓力。

 

照顧一個普通病患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照顧一個本身已經脾氣暴躁,奄尖挑剔的病患,真的忍耐力少一些都會立馬崩潰失控。當我看見家母因照顧家父變得精神散渙,心力交瘁時,還要忍受家父因身體的痛楚和行動不便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我恨不得早日了結他,為家母解脫,可是理智告訴我,這是有違道德倫常和社會法規。

 

前幾天,家父因為全身疼痛及腳腫以致無法活動,雖入院接受治療,經醫生詳細檢查後,他的病情已到藥石無靈的階段,只能依靠注射止痛藥來減輕其痛楚。在床位充足的情況下,醫生竟然告訴我們可以接病者回家休養,還建議我們有需要的話可以申請每天三小時的上門看護服務。

我們反問醫生,家父身體如此虛弱,我們既沒有急救知識,家中亦沒有配套,試問如何給病患一個比醫院更合適的休養環境呢?再者,家母和我都要外出工作維持生計,試問每天只有三小時的日間看護服務能幫助多少? 除了病患的需要,你們有否考慮過我們一班照顧者的難處和感受呀?答案顯然是沒有啦!

 

對於那些非親非故的人沒有半點同理心,我可以理解,但對於那些有關係的親屬,甚至子女,得悉家中的狀況,都只是輕輕地拋下一句:「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我在海外也過得不快樂……。」把焦點拉回到自身的利益上。懂得安慰說話的人,極其量只能證明他有同情心(Sympathy),不代表他有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和同情心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同理心可以「激發」連結,而同情心卻促使「失去」連結。

 

名護理學家Teresa Wiseman提出了同理心的四種特性:

1.          接受觀點:接受他人的觀點的能力,或是認同他們的觀點為他們的事實,

2.          不加評論:這個不容易,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愛對他人評頭品足,

3.          看出他人的情緒,

4.          接受並嘗試與他交流。

 

「同理心」是種與人一起感受的連結(Feel With People),但又是一種很容易因過於感同身受而受到傷害的一種選擇,因此關懷別人也要道,如同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觀」去「聆聽」世間的禱告,以慈悲心去同理關懷眾生的苦難。虛偽的「安慰」實際上很少能讓事情好轉,真正能讓事情好轉的就是「連結」(What makes something better is connection)。

 

延伸閱讀:

同情心vs同理心:https://youtu.be/E-AfeaRD_IA

本文由作者【freelancer_zenkarr】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喜歡文字創作、閱讀和禪修。熱衷研究人間佛學、哲學及心理學。歡迎洽談專欄、書介、劇評及影評等文案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