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暴烈的海 《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記得小時侯讀金庸的時候,很記得「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的情節,當喬峰和阿朱在聚賢莊被群雄趕盡殺絕,喬峰大發神威,殺得屍橫遍野。要把人逼得窮途末路,要趕狗入窮巷,必造反噬。對我來說《伊尼舍林的女妖》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伊尼舍林的女妖》故事講述,在愛爾蘭的偏僻小島上,有兩個中佬(分別由Colin Farrell及Brendan Gleeson飾演),本來是酒友,但突然一朝早,拉開小提琴的中佬突然提出絕交,如果不聽告誡他就會自殘身體,切斷自己手指,直到對方收聲為止。結果,斬手指的中佬果然君無戲言,於是有人斬手指,斬手指之後又發生更大的風波,最終越滾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要突然看一個人不順眼,要突然和一個相識多年的老友絕交,要突然暴打一個和你各不相識的人。很難理解嗎?看看自己,看看這幾年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又好像不難理解。人心的惡意,可以令人摸不著邊際,亦同時可以是無窮無盡。世間上不少的爭端、是非,甚至套在《伊尼舍林的女妖》是愛爾蘭戰爭,都可以是無端端發生的。
在看《伊尼舍林的女妖》的時候,隔著一個大海,硝煙四起,人心難測。想起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A Scene at the Sea),萬籟俱寂,一對聾啞人士的愛情故事,只剩下海浪聲,純潔真摯。與《伊尼舍林的女妖》相比好像一面鏡子,同是隔著一個大海,卻映照出人心不同的面向,生命的驟然。
老實說,很喜歡導演與編劇Martin McDonagh前作《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復仇救贖和正義的關係,扣人心弦,形容入口得多。在我眼中,兩套電影中,最善良的,不是人類,而是那隻小鹿,那隻驢子。
本文由作者【電影二三事】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