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新年

圖片來源︰https://bit.ly/3WuGFHj(《自由時報》擷自YouTube)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是中國農曆新年來臨時的熟語,中國以農立國,在各地經歷都市化以前,農時是大部分百姓生活的核心,新年來到也是冬去春來,因此感應天地四時循環,先是足衣足食,捱過寒冬,再迎接春季,展望來年欣欣向榮。現代大部分人並不以務農維生,加上西方文明——包括曆法、勞工制度——改變華人的生活形態,農曆新年的意義剝落,在香港更見顯著。時光流逝,年歲更迭,乃自然現象,詰問「為何過年?」大抵只能從天體物理學、氣象學找自然世界的答案;但問「人類為何這樣過年?」就是每個人都可思考的問題。

 

在現代香港過年,眾人是被告知要喜慶的,除了少數農夫外,香港人的生活與配合農時的曆法不多相干,就連大暑、大寒、穀雨等節氣的提示功能,我們也以一個天氣報告應用程式代替。清明、重陽、中秋、端午等節日與時節關係日益減退,假期和活動才是重點。新年將至,不知哪來的訊息冒起,宣稱我們該慶祝了,慶祝必有喜事,喜事又是甚麼?沒有,因為我們沒有古時農民力搏嚴冬的苦況,在香港要捱饑抵餓,也不只在度新歲前後,是另一個範疇的問題,尋常百姓在新年談捱過一年,最多只是工作難捱,仍然渡過,生活逼人,仍然健在,但這些與春天來臨的一年伊始,毫無關係,在冬春交際這一時間點忽感愉快,而要集體慶祝,是社群告知的,而非發自個體內心的。可謂當今港人慶祝新歲,先有形式,忘卻目的,毋須發掘喜慶的理由,總之時候一到,參與慶祝活動就是了。

 

最能彰顯形式代替目的的活動是派利市。起初利市是長輩在紅色紙上親寫祝福語句,送贈後輩,後來演變成把金錢放進紅色的封套內,所謂「攝紅紙」,由君子贈人以言,變成餽贈銀紙。長輩不是才德高於晚輩,而是因為付鈔變成恩主;晚輩未必恭敬領受長輩的祝福,而是因為受人錢財,必須出於禮節俯首折腰,堆起笑臉,連聲敬賀長輩。送贈利市還變成「派利市」,即是四圍發放,而非特向祝福對象,於是派發的對象包括社群週遭的人,例如大廈看更、清潔師傅、同事、同齡的朋友。發放的準則也非常巧妙,包括對方是否已婚(成婚與否跟該否祝福不成關係)、對方是否與自己有利害轇轕(說到底就是若有轇轕則要巴結)。此處並非說收發利市者都不懷好意,而是現今流行僅以金錢作為祝福的媒介,以及與利市相關的虛偽行為,本來的禮節意義消失,派利市竟成壞風俗,這正是該檢討之處。

 

新年祝賀別人,有三大熱門語句︰「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恭喜發財」,其餘變體仍不離快樂、健康、發財這些範疇,弄得好像華人所關懷的,就只有這三事。日積月累,習以為常,逢節要快樂,取樂以外別無其他;大談健康養生,但擁有會動會吃的身軀後,又不講其上所能建立的;評頭品足講貴賤,總之荷包要有錢,追逐財富成為人生要項。難以藉祝賀別人作哲學探究,遠達天際,貫通古今,但之所以提出祝賀,在於所賀之事重要,若祝賀的事物永遠流於浮淺,反倒令人認為值得冀望的事僅此而已。由喜慶、祝福,至展望,只有快樂、健康、發財,一個族群圍著這些日夜團轉,自可推測他們的未來如何。

 

本文並不主張看待傳統節日、習俗時,要如何破舊立新,往往高舉如此旗幟的,都會為人類文明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與之相對的是因循守舊,缺乏反省,不思考行為的理據,不審視生活的品質。古代農民思想簡單,眼見四時變化,就認為時間循環往復。今人能獲取客觀世界的知識,加上無數先賢提供思考的資源,要建立超脫自身的思維並不困難,若每年時候一到,又拱手哈腰,眾口齊聲唸快樂、健康、發財,逗利市,燒炮仗,吃喝玩——不知是否樂,時間對於這等人來說,真像追逐自己尾巴的狗,或咬尾蛇,是自相追趕的無間循環。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