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發問就是問題

我們總希望輕輕鬆鬆工作,即使不是吹著口哨,摸著零食就能了事,仍覺得瞭解工作流程、應對方案,然後按部就班完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否則感到困惑、無所適從,甚至工作壓力由此而來。瞭解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謂做事的基本,從另一角度而言,問題的性質和解決方法一經發掘,事情往往已解決了一大部分。我在大學受業期間,有位教授曾言︰「寫論文時,如果定好題目,論文已寫了一半。我不是講笑,因為你能確定題目,表示你發掘了議題中值得發問之處,應該已想到解答方法,寫論文的工作等於做了一半。」今日我們屢見有些人東奔西跑,日日高歌奮進,還好像解決不了甚麼問題。

 

過往一個月來,香港政府及纏繞在側的人等為了一首歌,翻來覆去,始終辦不妥一樁小事。多項體育賽事中,主辦機構誤播網民創作的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作為香港隊的代表歌曲。就性質而言,在本該播《義勇軍進行曲》的典禮上播了布基納法索國歌、《第九交響曲》、《帝女花》或《冚家拎》等,都是播錯,就應該修正過來,即是凡不是《義勇軍進行曲》這首真正的中國國歌,都不是中國香港代表隊的相關歌曲,而毋須理會錯播的是甚麼歌。在法律、外交等正規層面上,從來沒有名為「香港國歌」的事物,把「香港」和「國歌」扣連一起,本是張冠李戴。由此路進,以圖解決播錯歌問題,又是緣木求魚。可惜香港政府鼠目寸光,竟把不當播放的歌曲提升至「國歌」級別,屢言「錯播國歌」。當今潔淨了的香港傳媒又鸚鵡學舌,不擔當提供準確資訊的責任,只管照抄官方語句,每報道一次,就再一次向公眾宣傳所播錯的是「國歌」 這一錯誤訊息。在體育賽事中播放國歌出錯並不罕見,只要與機構洽談妥當,即場就能處理,毋須勞煩在港官員喊打喊殺,身邊嘍囉蜂擁而上,爭當馬前卒,甚至鬧至Google,對方卻按照商業常理冷待,自討沒趣,曲線宣傳網絡歌曲。

 

簡單一首歌的問題處理不善,單看本地,只剩日夜抗疫,奈何連唯一的工作也做不好。本月初,中國衛健委調整應付武漢肺炎的策略,轉為更精準抗疫,調低防範程度,本港踐行有實無名的「與病毒共存」逾一年,卻不及早跟隨中央路線,在修正防疫策略時頗見拖延。中國新防疫政策落實後一星期,香港政府才宣佈市民進入公眾場所時毋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為這民間指稱的廢app辯護,促請市民不要刪除程式,因為程式內載的「疫苗通行證」是抗疫的有效手段,並指接種疫苗何等重要︰「如果大家有咩方法,比呢個疫苗通行證更加有效,我哋絕對會歡迎。我哋嘅敵人係個病毒……應該係對抗個病毒,鼓勵我哋嘅長者打針,而唔係鼓勵人哋去推倒個疫苗通行證。」(《追新聞》https://bit.ly/3WqrEab)盧局長挑戰市民的領域不只是抗疫政策,還有常識和邏輯。本來疫苗通行證之所以能谷針,在於有關政策對不接種疫苗的市民橫加限制,故意構成生活上種種阻礙,逼使市民免於不便而打針。部分市民理解疫苗的效用而接種,部分則受疫苗通行證所限而打針,剩下還未接種的就是身體極可能對疫苗過敏,或無論如何也不接種、絕不妥協者,客觀條件沒有改變下,區區疫苗證、限制證、宇宙通行證,都不能說服他們接種。加上政府谷針無方,市民從來看不見乖乖注射後可享有甚麼善政,曾說達一定接種率就可放寬防疫措施,方今八成人口接種三針,注射率難以再升,限聚令、口罩令、隔離令、快測令,宛如左右護法、四大金剛,晝夜不止圍住市民團團轉。教育局長蔡若蓮曾言學生接種率達百分百,才可考慮撤銷每日快測的規定。既然身體不能冒險注射的小童大有人在,也有不帶子女打針的死硬派父母,蔡局長這番言論大概可翻譯成平民百姓易懂的語言︰「我就係要你哋快測呀,吹咩?」既然如此,聲言疫苗通行證是提升接種率的有效手段,兩者之間包含一大跳躍,沒有辨明問題的核心,或根本刻意忽略它。

 

本文不談政治,只是借例談論準確地提問的重要,但時事中恰好有絕佳反例參照,不應浪費。我們面對問題(problem)時,是否問對問題(question)?有否釐清問題,才條分縷析?抑或粗糙地解讀,自以為理解,一路解來,原來連探討甚麼也不知道。別以為「一日解決一個問題」威風八面,首先明智地發問,否則問題的根源原來是自己。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