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孝順

近來有小學舉辦孝親活動,被外界抨擊,優秀的評論已有不少,大概關鍵是該活動所宣揚的並非孝道,只有惡俗的表現。仍然有人可以爭論說︰「善待父母的意圖就是孝,做出旁人非議的怪異行為也在所不惜,也不過出於全心服侍父母的心,全因他們是父母,就足以善待,這也是盡孝。」即使未必字字相同,但在華人文化圈內,抱持相類想法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是主流,思想的核心是︰「人就是要善待父母,就是要孝順父母。」本文提出相反意見,並非指「人不應孝順父母」,而是「有些父母根本不值得孝順和善待」。

 

試看兩個例子,同是一所中學內學生的遭遇,也是同一位老師Geneviève兩年內所處理的事件。第一個案例的學生名叫Purple,十二歲,本來與父母、一兄一姊同住,但親生父母在某年「不能照顧」Purple,而交予Purple的姑姐照顧,姑丈、姑姐變成養父母。「生娘不及養娘大」,養父母也可以是傑出、堪可愛載的,但這不是Purple的遭遇。養父母關係變差,瀕臨離異,恰巧Purple正值青春期,偶有反叛,養母由初期打罵,轉變至後來全然不理,只推說Purple的稟性源自親生父母,不能改變,展現無意教導的模樣。養父不幸嚴重受傷,不能工作,養母無減她的指責,並帶同Purple的「契爺」會見Geneviève和社工,聲稱意圖解決問題。養母明知若與丈夫離婚,Purple會選擇由養父照顧,可能陷入經濟困難,如是可遷入院舍,成為社會所界定的孤兒。Geneviève聯同社工與養母洽談,養母完全不容Purple發表意見,並表現只是想甩身的態度,不管Purple的前路。此後Purple反叛的程度加劇,行為包括吸煙、結交疑似不良少年、於酒店過夜、懷疑不審慎地發生性關係。這些事養母依舊不理。

 

第二個案例的學生是佩瑜,Geneviève處理時佩瑜十六歲,與父母同住,父親完全不理會家中事務,佩瑜稱「因此與母親的關係不錯」。這名與女兒關係不錯的母親另類「望子成龍」,堅稱人到十五歲後要經濟獨立,佩瑜須自行承擔生活開支,因此佩瑜就讀中四後,已在課餘時間做兼職掙錢。佩瑜的品行不錯,學業勉強符合校內水平,只是終日精神不佳,應對糊裡糊塗。今年,Geneviève在佩瑜升上中五後接任班主任,與她拍檔的另一名班主任交代此事,指仍然跟進此個案,略有起色,就是起初佩瑜被逼兼職至凌晨一時,慢慢改為「只須」上班至十二時,現在還有望改為「只須」上班至十一時。Geneviève對待家長的作風強硬,致電予母親,計劃直斥其非,明言絕不該折磨女兒。屢次談話不夠兩句,母親自稱無暇在電話傾談,趕快掛線。有一次Geneviève在先預約致電的情況下,還聽見對方周圍是打麻雀的聲音。或許母親於麻雀館任職,日夜工作,全為女兒,開工期間不宜講電話,對不對?多少人信服呢?

 

Geneviève一人在兩年內,在同一所學校,遇見上述兩名不幸學生,同一學校的其他案例有更多,此校以外的案例又有更多,我們耳聞目睹的案例也有不少,就在本文撰作期間,有一名母親因涉嫌虐兒致死被捕,另一名父親涉嫌性侵犯兒子,在法庭受審,類似令人髮指的個案間中就聽聞。上述各個掛名父母,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不顧兒女死活,甚至視他們為自己的從屬,任意苦待,情節雖有異,性質卻相同。這些人(生物學上的名稱)值得某年某日精卵結合後誕生的稚子千依百順嗎?很多人認為孝道是傳統文化,於是我們該承襲這項文化。首先文化並非一成不變,單講中華文化,也因為民族融和、宗教傳入、西學東漸,變遷了不知多少,一講傳統,就該講幾傳統、為何要守住傳統。再者文化之中有菁華,有糟粕,傳統文化的菁華重視人倫,用現代的講法近於人際關係,是相向的,所以講究忠孝仁義的孔子也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即是君主以禮節對待臣,臣忠心事奉君主,是相向平行的關係。應用於父母子女之上,就是父慈子孝,並非父邪子亦孝。單純基於父子關係,後代就該當盡孝,是把血緣看成至高無上的先驗理據,即是一有血緣關係,就毋須合理解釋,就必定推出該當盡孝的結論,無數華人視之為金科玉律,是為文化的糟粕,早該捨棄。

 

由此看來,要解決Purple和佩瑜的困境,是否要堅決叛逆父母?未必,她們大可順應父母的部分旨意,尤其是脫離他們,早日在思想、經濟、人際關係上撇除對不善父母的依賴,擺脫他們的影響,追尋理想生活,此後還要如何看待這類人等是後話。試想她們若活在非人父母的陰影下,將來建立家庭,又會是甚麼模樣?禍延後代,可以是漫長的事,既然影響深遠,就該及早終止帶來毒害的根源,這根源未必是一兩毒夫,而是一套無理壓逼的思想。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