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編織》解讀(上):忘我的偏執

偶爾在網上發現一段約七分鐘的卡通短片The Last Knit,收看次數超過三千萬,令人不禁好奇,到底有甚麼吸引之處,可達如此高的點擊次數?一看之下,馬上明白了箇中因由。

The Last Knit中文大多譯作《最後的編織》,於2005年首播,由芬蘭導演Laura Neuvonen執導。看我的感想前,各位最好先看該影片(可在網上搜尋The Last Knit或「最後的編織」),否則會搞得一頭霧水。

簡單說一下劇情,在一望無際的荒原盡頭,是一個懸崖峭壁,一個瘦小的金髮女子搬來凳子坐在邊緣,不間斷地一針一針編織圍巾。她踢了一下腳邊沉重非常的圍巾,圍巾另一頭被踢出懸崖,並慢慢往斷崖滑下,瘦小的她身子被拖下去,但她依然加快編織,個人安危竟置之不理……一邊看,令人不禁替她抹一把冷汗。

基本的開場完成後,該片的導演便腦洞大開,以一個女人、一把秀髮、一張椅子、一把剪刀、一處高地、一陣清風、一座斷崖、一雙巧手、一對織針、一條圍巾等交織而成沒有對白的「默片」《最後的編織》,帶點超現實意味,看似是誇張的嬉戲之作,但只要細味一下,便可發現導演想透過人物與各樣道具,娓娓道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警世寓言。

解讀《最後的編織》,先要從高地與斷崖說起。編織圍巾,最理想莫過於安坐家中,一邊以巧手將正針與反針交替運用,一邊與親朋共度恬靜閒適的時光。偏偏,主人翁選擇了與世隔絕的荒蕪高地,為要預防並撇除一切影響編織的障礙。

如此「忘我」地編織,比喻的是「偏執地追求夢想」。

對於偏執者而言,絕對容不下批評,就算只是出於好意的建議,也等同挑戰「權威」,所以不惜拋開一切,包括家庭、配偶、子女、親人、朋友、健康、宗族、信仰,走到「夢想高地」──一個把夢想神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高地」。

如此破釜沈舟,或許可以更快達成心願,但一旦遇到危險及變數,便會失去援手,甚或鑽了牛角尖,把自己推向斷崖邊緣而隨時粉身碎骨。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正是走進了這個死胡同。《甲申傳信錄》卷一《睿謨留憾》如此評價崇禎:「反前弊,黜邪黨,勵精謀治,勤勤然有中興之思。」他窮一生精力,就是要做個好皇帝。然而,生性剛愎多疑的他,聽不下忠言直諫,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不單賠上大好江山,更賠上性命。

到底導演還想帶出哪些訊息及寓意呢?請看下回分解。

《最後的編織》解讀(下):看破、放下、自在

本文由作者【艾石克】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從事多年文字創作工作多年,包括撰稿、記者、編輯、編劇、小說創作等,希望以文字表達心情並與大眾分享,盼望讀者能投入不一樣的文字世界。另外,亦曾長時間參與行政工作,從中學習到待人接物的技巧,包括真誠、誠信等,藉以與人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