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坂口安吾理想的無戰世界

目前社會大眾所提及的〈戰爭論〉大多是指卡爾.馮.克勞塞维茨的軍事理論作品,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戰爭論不是卡爾的,而是坂口安吾收錄在《墮落論》中的〈戰爭論〉。

作者在開篇即表明,雖然戰爭本身會賭上許多人的性命、家庭的破碎、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滅亡,但是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說,其實戰爭所帶來的利益是遠大過人們受到的苦難。極端一點而言,人類現今的許多進步都是戰爭所帶來的。

坂口在文中就提到兩個最重要的利益:民族文化得以交流以及科學文明的進步。分別舉兩個例子:因為戰爭,所以印度的佛教能成為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學、香菸也才能穿越大西洋征服全世界;而人類開始思考武器的製造、到最終得以掌控原子、核子的力量都是與戰爭密不可分的。

作者又在這裡舉了一個當時最直觀的例子:日本鎖國。自記紀時代,日本就逐漸開始有了獨尊性和鎖國性,而直到二戰的那兩枚原子彈後,才首次為日本炸開了這種獨尊性和鎖國性的窗。就這點來看,已經是日本歷史以來最大的利益了。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戰爭,人類文明是不可能發展到這種地步的,即便就現世來說會造成許多人的傷悲,但是從無情的歷史角度來說,從戰爭所獲得的利益還是比其帶來的傷害大上許多。

如前所述,戰爭的帶來的利益是非常龐大沒錯,但是自從二戰過後,戰爭這件事的意義卻逐漸有了轉變,最明顯的自然是武器方面了。

單論二戰時期投在關東平原的原子彈,這等殺傷力就足以對日本造成半個世紀的傷害,時至今日仍有影響。

更別說現代自動發射核彈的系統,只要某個國家一發射核彈,那麼全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將自動發射這種殺傷力遠大於原子彈的炸彈。屆時,就將是人類文明毀滅之時了!

光從這兩點來說,就足以看出武器的發展速度──其所帶來的殺傷力已經逐漸大過於戰爭本身帶來的利益了。

不過戰爭本身還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文化的交流,而且這種交流越來越全球化。只要這交流持續的話,總有一天,全球就會變成單一的國家,也就是和平之日。換句話說,如果世界沒有變成單一國家的話,文化的交流──戰爭是不可能絕跡的。

因此,作者認為雖然戰爭本身帶來的利益是十分龐大的,但是迫於其威脅性,文化的交流及今後的大同世界,恐怕也只能透過和平的方式慢慢地實現它,縱然這會花上一段時間,但是除此以外再無其他方法。

為了在和平的狀況下獲得戰爭的利益,作者提出了一個最理想的社會形式,也就是戰爭論的主軸:放棄舊有的天皇制度、家庭制度、政治觀念、道德倫理……建立一個無政府的社會,而這個社會唯一的運作方式就是確立每個人的自由與責任,覺醒文化意識,使每個人都努力朝著文化交流及維持和平的道路努力

而在這種社會中,唯一可以被接受的戰爭形式,只有「為確立自由而戰」。這裡的自由並不是無止盡的自由,而是確立自由的限度。就像戒嚴時期台灣許多人為爭取言論自由而發動抗爭,在抗爭之中,也逐漸確立言論自由的最大限度,包括誹謗、造謠等都不在言論自由的限度內。這也就是作者所言「為確立自由而戰」。

為了確保自己的自由,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時代盡最大的努力才行,這不單是為了整個人類歷史的人而戰,更是為現在的自己,以及共同生存在當下的所有人努力,這才是正確連結歷史上全人類的道路,而非侵略、殖民性的戰爭。

在大多數國家都和平的今日,所有的民眾都應該要努力去維持這份和平,且秉持著善意和努力,朝理想的方向前進,透過我們的雙手,漸進的去實現它。

這才是戰爭帶來的利益原貌

 

心得:

說實話,坂口的這篇戰爭論寫得有點……相互矛盾且凌亂不堪,我在花一個小時左右才勉強整理出以上論點,要表達完全作者的意思又要達到一種引導的功能還真是不容易啊……(相信各位去看原文後就會懂我在說甚麼了)。

單看戰爭論的旨意的話,我認為作者其實想得還算全面,他既沒有直接否定戰爭帶來的功效,但也有反思鬥爭對社會帶來的傷害。不過我個人覺得結論有點過於理想化了,原文中多次提倡人類應該要放下現在既有的制度,包括家庭、政府、甚至是社會的道德。唯有在徹底拋棄這些愚昧又不合理的存在後,我們才會自發性的創立一個理想的無政府社會。

這點挺類似墨家理論的,這種社會雖然聽上去很理想,但是實在很難徹底實現在現世中,當每個人的利益、目標都不同時,強迫每個人都遵循這種「大義」的精神是有些不太實際的。或許也要等到文中的「全球化國家」真的實現之後,才有辦法體現出這種理想的「和平世界」吧?

本文由作者【緣生書棧】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所謂生命,所謂死亡;所謂道德,所謂虛偽 直到最後,我們終究會發現......不過是鬧劇一場罷了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