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盛開之島】海洋彼端的寓言

[以下內容純為個人意見]
【彼岸花盛開之島】 心得

●作者

李琴峰

 

中日雙語作家、譯者。

一九八九年生於臺灣,十五歲自習日文,同時嘗試以中文創作小說。二○一三年旅居日本。二○一七年,首次以日文創作的小說《獨舞》獲選第六十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二○二一年再以《北極星灑落之夜》獲得第七十一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文學部門獎項;同年又以本書《彼岸花盛開之島》入圍三島由紀夫獎,並獲得第一百六十五屆芥川龍之介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芥川獎的臺籍作家。

●大綱

書中描寫一名漂流到彼岸花盛開的島嶼海邊、失去記憶的少女宇實來到陌生的[島],接觸[島]上人們的生活文化,島民操的語言是[仁保尔語],相當獨特,但另外有一種稱為[女語]的語言,只有一定年紀以上的女性才能學習,做為歷史傳承之用。

 

這座[島]只有女性才能傳承歷史,擔任所謂的[島]領導人,最高領導人是大乃呂。而如果想要繼續生活在這座島上,大乃呂要求宇實要與同齡的游娜一同成為乃呂,生活[在島]上。

 

此外還有另一個男孩拓慈,照規定不得學習[女語],但他仍偷偷地學習,[女語]學得比游娜還好。拓慈不懂為何男生不得學女語、無法當乃呂。宇實與游娜承諾拓慈,倆人若當上乃呂就改變男生不能當乃呂的規則,並承諾也會教導拓慈歷史。

 

直到他們當上乃呂之後,才知道原來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是台灣漂流過海的流民和被日本排外的外人,一開始由男人掌權時因為男人的思想太過血腥,展開許多殺戮和仇恨,也因此男人們決定讓這座[島]重歸和平,讓女人全面掌權,避免戰爭再度爆發,而這也是為何男生不能當乃呂的原因。

 

知道這件事後,兩位乃呂反倒對要不要告訴拓慈這些歷史感到為難,而拓慈則是認為自己被背叛了,忿忿不平的離開了。故事的最後兩位乃呂一起坐在海邊看海,並下定決心要告訴拓慈這件事,只因他們認為唯有這樣做,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

(部分參考 關鍵評論)


●心得整理

當中文譯本一出版的當下(也就是6/1,沒錯就是今天),我就直接買了一本回來,而且還是限量版(1000本,已完售)有珍貴的手寫筆跡和收藏編號……。

 

相信很多讀者會知道李琴峰女士正是因為這部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人獲得日本芥川獎的作品,在去年也一度被台灣媒體炒紅,我也確實是在那波浪潮下拜讀了不少李女士的作品,發現她大部分的著作都和一些文化、性少數主題相關,而本書大抵亦是如此。

 

《彼岸花盛開之島》融合了多種不同的「主題」,藉由[島]的文化背景帶出了歷史的反思,並對父權社會提出質疑:自最開始的母系社會演化成父系社會後,我們看待歷史、科學、社會的方式也全都是以男人的視角去看待,包含現在所有的價值觀、道德觀、意識形態都是男人建構出來的。

 

那問題就出來了,當歷史都是由男人的角度去「製造」出來的,戰爭、殺戮、復仇、父權……我們所見到的還算是完全、真實的歷史嗎?

 

因此,作者假想了一個完全由女性執權的社會,但是虛假的謊言、薄弱的軍事卻又令我重新思考:當社會全然改為女性掌權後,真的有變的更好嗎?把男人排除在宗教、政治之外不是另一種性別歧視嗎?難道只有女權需要維護,男權就不屑一顧了嗎?

 

又或者是說,我們能不能找出一種使「權力」平衡的最佳狀態,能在社會利益最佳化的同時保有人類最純普善良的性格?

 

關於為何要用彼岸花來當作整本書的主軸,我特地去研究了一下,發現彼岸花的花語在各個國家都是不太一樣的,例如在中國的花語是「優美純潔」,而在日本的則是:「悲傷的回憶」。對於此涵義,我覺得應該是同時在比喻主角和[島]的吧?那些居住在[島]上的居民的心境大多不爭不搶,安然度日,心態是十分純潔的;然而這座島的過往卻也隱藏了太多殺戮、仇恨,及悲傷的回憶。主角剛被沖上島的形象也是優美純潔;但是在主角在被沖上島之前,卻也有許多太過悲慘的回憶。

 

我個人覺得在此作者也有可能是在暗喻社會的矛盾,光彩亮麗的背後往往隱藏的是人性的醜陋,這個世界是沒有100%的完美的,歷史不可能回頭竄改,而現世也一直都持續在相互碰撞、變革的路上,所以我們、這個世界、那座[島]需要採取的行為,只是嚴格看待並凝視苦澀的人間世態罷了。

 

其實作者在獲獎演講時還有一段特別有趣的部分。書中作品有探討到國界的問題,例如作者就以比喻日本為排外的民族,會慘忍的把對日本不利的外國人全都趕出日本(個人理解可能是在指日本武士道殘留的精神主義,詳見【墮落論】心得)。而在李女士得獎後,日本網友瞬間就爆出仇恨言論:「反日分子滾出去」、「外國人別來說日本的壞話」之類的,也讓作者笑稱寓言小說似乎還成了預言了呢!

 

個人認為本書最有特色的地方是一部作品中竟然同時有了三種語言!一種是[女語],是島上女祭司專用來傳承歷史的語言,大抵就是現代日文(翻譯後就是現代中文);一種是[日本本葉言],就是去掉漢字的日文,也就是大和言葉,是我們主角一開始到[島]上說的語言(翻譯後是羅馬拼音,看不懂能往後翻到附錄二看對照表);最後一種是[仁保尔語],融合了現代日文、現代中文、台語和琉球語,是最複雜也是最看不懂的一種,也是島上人最常說的語言,大概能猜得出意思。

 

整體而言,這部小說以奇幻緊湊的筆調探討了多種「主題」,並反思了人類父權的歷史,而且開放性的結局也給了讀者很長一段留白延伸思考,的確是一部優秀的奇幻文學。


推薦指數(10分為準):8.5
 

本文由作者【緣生書棧】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所謂生命,所謂死亡;所謂道德,所謂虛偽 直到最後,我們終究會發現......不過是鬧劇一場罷了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