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懂斷捨離物品 先斷捨離心中的枷鎖

廿十一世紀人們的生活逐漸富庶起來,大家對物質生活愈來愈有要求,通過大量購物來滿足自己的生活。然而,現時大部分香港人的家居空間比較細小,慢慢堆積很多雜物,令到家居變得凌亂,空間自然也變細小。

對於執屋,筆者的認知只是停留在「年廿八,洗邋遢」。心態是每到某一特定日子,才下定決心打掃,卻往往虎頭蛇尾。一開始打掃時,總是滿滿自信,誓要把屋企打掃得一乾二淨,結局卻永遠虎頭蛇尾,把東西又隨手地找個地方胡亂放低,只求眼不視為淨。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打掃呢?

近年興起了「斷捨離」和「極簡主義」兩個概念,也是一些關於打掃的方法、理論。先說「斷捨離」,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斷」是指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是捨棄多餘的事物,而「離」就是指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坊間有不同的方法、個案分享,筆者也嘗試過不同方法,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斷捨離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最舒適的方式。

斷捨離概念就是希望擺脫80%的物品,只留下20%重要的東西。實行「斷捨離」的方式恆河沙數,筆者也曾經在網絡上、YouTube 上、書本上找尋最有效的方法。例如751收納法則(7 成「看不見的收納」;5 成「看得見的收納」為;1 成「展示型收納」)、衣櫃斷捨離。可是,實行大多數的方法最後不約而同失敗。

筆者認為與其糾纏在方法,不如重整心態。近幾年,信奉極簡主義的人已愈來愈多,他們有不同的方式來實行,卻有著相同的信念。對於香港人來說,極簡主義的刻板印象應該就是無印良品廣告中素描的家居擺設吧。但是,除了這肉眼上的極簡,還有甚麼我們可以發掘呢?購買東西與物慾是有著互動關係,我們日常買東西、整理、在雜物堆裡翻找物品,或是應付日常的大小瑣事,佔用了生活中太多的時間。

極簡主義者將不必要的雜物和雜事斷捨離,減少物質慾望的生活後,極簡可以讓人減少壓力,過得更加輕鬆,少了拼命賺錢花錢的枷鎖,反而多出許多時間,生活有了喘息的空間。極簡生活普遍被誤以為東西丟越多越好,但其實極簡主義者的界定沒有硬性規定,過於拘泥地實行「斷捨離」,只會弄巧成拙。想開始極簡生活,可以先捨棄不需要的物品,只留下必需品,並且在購物前仔細思考,不買多餘東西,慢慢調整生活步調,享受簡單。

由以上幾點看來,不難發現極簡生活並不是執著於要如何打掃、今日要丟掉幾多東西才合格。斷捨離最重要的是心態,當然普通人非得道高僧,要做到心無罜礙,何其容易?在眾多方法中,「一日丟一物」的方式最為簡單輕鬆。顧名思義,「一日丟一物」就是指每天也丟一件東西,而不是要求你一日24小時內把所有雜物執拾好,而是慢慢地養成了「斷捨離」的習慣。筆者嘗試過這方法,發現它既易入手,又可養成習慣。這樣就不會囤積東西,沒有動力打掃屋企。當然,你可以先從衣褲鞋襪飾品入手,把衣櫃、鞋櫃內已無用、被遺忘的東西丟棄,重整生活。

一般而言,坊間斷捨離的方法都是以衣櫃入手,因為衣櫃、鞋櫃通常是最爆滿的地方。筆者實行了也非常同意,因為當你打開衣櫃、鞋櫃後,如果你發現有些衣服鞋襪儘管是當季款式,卻已經有超過三個月沒有用過,其實你早已經把它們忘掉了,可以考慮丟棄。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文字工作者 熱愛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電影 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