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須自信

Behind the Mirror by Martin Jan Ogrodnik

豪擲萬計學費,接受人生導師的拆毀和重塑;化妝得好像易容一般,掩蓋自認的諸多醜態;故作不經意顯示自己取得財務自由,藉站在人前的表演提醒自己正過愜意的生活。這些表現都圍繞他們渴求的事物——自信。有需求就有供應,教導人增強自信的言說、影片,甚至課程應運而生,於此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根本毋須尋求自信。
 

首先審視自信的性質,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指某人自認具備某程度的能力,俾使他能完成某事。進而深之,就是那人在大部分日常接觸的層面都達到心目中的標準,他就自認具備所以為人的條件,也就是對自身一定程度的滿足,此乃第二層。一般人所謂「缺乏自信」,是指第二層,即是對自身整體能力不滿。我們會發現有些缺乏自信的人至少該對判斷力稍有自信,因為他們的能力實在不濟,所以不信任自己實在理所當然,否則他們若憑半點才幹又滿懷自信,志大才疏,幹起何事來後果或許更嚴重。提升自己比提升自信對這批人而言更為重要。
 

自信即相信自己具備某程度的水平,對象是自己本身,並非其他事物。有人自認財力不足,在人前自覺有陣寒酸味,深信賺得大錢就有自信;有人自慚形穢,總覺五官不夠端正,哪裡贅肉太多,哪裡不夠豐滿,用顯微鏡鑒察毛孔上的缺陷,化妝至遮掩所有瑕疵(黃子華稱為喬裝),甚至整容僭建,就自覺裡裡外外都值得自信。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信,只是信任錢財和人造的外表,並非自身。如果不幸錢財一夜蒸發,年華漸老,怎保養也挽留不住青春,這些人大概發現往昔的自信也虛有其表。有人說有一個方法立即讓人充滿自信,就是在這一刻提起自信,不假外求。未必人人同意這說法,但此論指出一點值得反思︰自信是發自本人,也是指向本人,並非自身以外的條件能左右,靠外加的條件來充撐不是真正的自信。

 

於是有人反駁說︰「信任金錢、外貌不是自信,但相信自己有累積財富、改善容貌的能力算是自信了吧?」也許正確,但這與有錢有自信,樣靚有自信已相距甚遠,是有能力而有自信,如何發現這種能力?靠實際經驗,仍不是先製造自信。一個人如何說服自己有賺錢能力?就是曾經靠真本事獲取金錢,他以此作為理據,支持「我能賺錢」的觀點。假如從無賺錢經驗,而要先炮製這份自信,無中生有,心底始終會詰問:「我從何得知?哪來自信?」誠實地回答,終必發現自信無從建立,反而若仍堅持自信,就要扭幾輪歪理,編織自欺的說辭,也終必發現自信只會從行動取得,而不能只靠思慮取得。

 

思考的焦點會從「思考甚麼」轉移至「做甚麼」,既然考究做何事,不妨一併考慮很多只顧做事而不問自信的情況,它們也證明有否自信無足輕重。有熱心拯救動物的志願者不衡量每次拯救動物的成功率高低,就是認為該出手援助弱小生命(同樣情況經常見於其他救援的工作);有人組織家庭後放棄勞工市場上的事業,轉任家務師,不問自己做得好壞,就是認定家庭最好由自己照顧,邊學邊做;有人眼見社會上說真話的場域日益稀少,不計較網上的讚好數、會否有好事之徒滋擾(多半有的),就是確信世上要存留真實的聲音,令公眾知曉事實,聯合志同道合者,甚至獨力經營傳媒和發表恰當評論的平台。這些人是否先要深懷自信,自認人生富足,才可踏出冒險一步?往往他們未曾考慮自信,而是受事物呼召,內心響起一道聲音,引領他們前往下一個地方,為了達成下一個任務,在意的是對外界的回應,而不是自己是否圓滿;所詰問的是「我該做甚麼」,而非「我是怎樣的人」。有趣的是他們本來有某些價值取向,促使他們從事上述活動,同時他們的行為反倒塑造他們的人格,愈是不計較自身,愈發煉淨他們各種德性。究竟他們又有否一般所言的「自信」,難以確定,但較易推想的是他們仍確定自己埋首該做的事,亦即認可了自己,藉實幹獲取很多迷途者靠旁敲側擊來尋索的自信。

 

現今仍有人為欠缺自信而煩惱,又有人鼓動他人如何獲取自信,隨著世代變遷,甚至可謂進入大時代、混濁亂世,堂堂正正面對世界,選取該做的事應是這世代的人恰當的回應。負重的船才不易翻沉,確立基石,有些問題就自然消解。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