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像蓋房子,記住這個口訣讓你無往不利

你知道房子要怎麼蓋才安全嗎?

房子不外乎就是樑、柱,越粗的、鋼筋量越多、混凝土越強的就越不會倒,管它幾級的地震。

投資上也是一樣,標的越安全、現金流越強勁,要輸也難。

但這不代表我們要追求極致安全,或是榨乾時間拿去賺錢。

你把錢全放定存,每天工作16個小時,假日還兼外送,你還是會變有錢。但這也太累了。

用蓋房子比喻,就是你不可以無限加大樑柱或鋼筋量,因為要花錢,學結構就是為了在最經濟的狀況下把房子蓋好。

那問題來了,怎樣才算夠安全呢 ?我們會用「頻率」來設計。

以地震頻率來說,就有3年、5年、10年、50年、200年等等。

如果我希望這房子能撐 50年,那絕不會用10年的地震頻率來設計,相對的,也不會用200年,用50年的地震頻率設計出的來房子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最經濟實惠的。

你可能會說,但50年一遇的地震不代表一定要50年才會發生,更不代表你房子存在的 50年內不會發生啊。

同樣的,200年一遇的地震,也有可能你蓋好的50年內就發生。

這就如同我們在投資上遇到的難題,我們希望在時間與投資效益上找到最划算的選擇,但風險卻揮之不去地緊跟著我們。

結構學上對此有個對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們無法避免大地震發生的機率,但生命安全無價,所以在大地震來時,務必維持房子不倒,雖然房子毀壞了,但不至於出人命。

投資上我們也可以參考這個對策:小波動無感,中波動靠現金流持續投入,股災來時至少保命。

如果我們把投資時間拉長,並用閒錢投資,小波動本來就無感;中型波動時可能只是金融世界的一陣恐慌,只要你持續投入,反而是你的機會。

最重要的仍然是保命,股災通常會伴隨實體的災難,不管是金融或是戰爭疫情,如果你沒準備緊急預備金,免不了要動用股市中的資產,一不小心就從這波股災出局了。

所以我們在投資上,一定要有現金流幫你在中型波動上修補你的投資組合、也要有緊急預備金幫你度過股災。

但最終還是得回歸心理素質,如果你蓋了間 可以承受200年地震頻率的房子,結果一個十年的地震你就嚇得跑到馬路上,還是有可能被大樓的磁磚打到頭。

換句話說,既然已經依耐震規範蓋了房子了,就不要大震小震都想往外跑,相信你的房子一點。

最近大家都剛經歷了場地震,在美股的是大震,台灣。

大家有有在自己的投資小屋躲好嗎,如果你的小屋已經在這次地震中毀壞(或被你拋棄),不妨仿照耐震規範,設計一個小災無感、中災加碼、大災不死的新投資組合吧。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