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真假資訊--常見誤導手法及破解方式

你知道現今低所得國家裡,有多少女孩讀完小學?

A:20%. B:40%. C:60%

你覺得答案是多少呢?

答案是60%,這個答案在你預料之中,還是出乎你預料之外呢?

根據統計,只有10%的人答對這道問題,用猜的正確率都比認真作答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資訊不只沒有越來越清晰,反而因為太多雜亂、片面、主觀的資訊,使我們反而更加混亂,甚至被誤導而做出錯誤的結論。資訊的取得已經不再困難,真正難的反而是針對資訊的篩選和解析。今天就來聊聊如何破解這些資訊的誤區,了解正確的解讀方式,幫你更全面的了解事情的全貌。

四個常見的誤導手法:

1.用專家/名人增加可信度

再搭配一些深入的專有名詞混淆你的認知,但對方可能不懂甚至是假的。遇到這種狀況請深入的去詢問,若他總是在同樣的話題圍繞,或是說著一堆高深的名詞卻無法清楚簡單的解釋出來,無法給你滿意的答案,那你就該想想對方說的是否可信。

2.用片面事實掩蓋其它缺失

對方沒說謊,只是沒說出全部的實話,因為說出口的部分可能讓你無法接受,試著去聽聽相反的意見,以及針對對方沒提到的部分去找尋答案,真正的全盤了解你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3.斷章取義編造故事

利用某個瞬間的照片,或是對方說的某一句話,經由加工,放大、扭曲,從中擷取對自己有利的部分當做宣傳,而對於其他部分隻字不提,但事實走向可能完全相反。試著去看看資料的來源及出處,還原完整的內容,知道來龍去脈,你才能得到最正確的資訊,不被誤導。

4.數據迷思,正確的數據也會誤導你。

藉由選取樣本的來源會最直接決定數據的結果,常見於政黨的民調,刻意針對支持自己政黨的區域去做民調自然就能得到民調較高的假象。


而呈現的方式,就如常見新聞針對薪資統計時,會聽到某某企業平均分紅破百萬,但實際可能分紅都在董事身上,一般員工反而拿沒多少,但因為是用平均看,讓數據失真,造就大家都領很多的假象,反而扣掉極端值,或是大部分人領到的數字,才能真正有代表性。

再來就是用錯誤的比較對象和正常的水準導致你出現錯誤的結論,就拿一開始說到的題目舉例,假如今天提到某個落後國家女生就學率有50%,你可能會覺得很高,但若你知道了平均是60%,那其實就只是中等的水準。若把題目的落後國家改成先進國家,則更是個不及格的數字。


今天介紹了四個資訊解讀的誤區、盲點,破解的重點在於:

1.深入地詢問,若有疑慮,或對方無法回答,就有造假的可能。

2.尋找反面的意見,並確認是否屬實,若真的屬實時,自己能不能接受。

3.針對轉錄的消息,尋找出處,從源頭去看,你才能知道整體的來龍去脈。4.數據資訊是否公開,以及比較的基準是否正確,若資訊不透明,那可能就要想想對方是否在誤導或隱瞞什麼事情。

最後當你聽到一個消息時,可以先想想,這個消息對誰有利。從對方的動機,出發點去想,有時令你困惑,或無法理解的部分可能就會直接變得簡單清晰。

覺得不錯可以收藏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

臉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2047986632162528/

IG搜尋

yuxinxiaopu

https://instagram.com/p/B6YCX2dlwc2/

癒心小舖/雜學筆記

影片搜尋「雜學筆記」

https://youtu.be/cPS-X1IwRR8

網頁版可至臉書首頁,或點至以下連結

https://heartlinkto.weebly.com/

癒心小舖/雜學筆記

本文由作者【Lin Jourge】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曾在管顧公司擔任講師,對業務、行銷、兩性、心靈療癒等都有涉獵。常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對第一次認識的人都能有聊天30分鐘以上的能力,能快速打入社交圈。在療癒方面,有過數十例經驗,曾幫助多人從混亂的想法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答案。 強調提升、改變不代表要戴著面具騙人,成為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