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西弗斯的神話:珍惜生命 請直視荒謬 拒絕自殺和希望

薜西弗斯的神話

薜西弗斯的神話是卡繆的一本哲學隨筆,也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雖然對於一本哲學書來說,這本書算是十分易懂的,但是對於像我非哲學系出身的人來說,閱讀本書還是有一定門檻的。所以希望簡單分享我看這本書的脈絡結構讓各位看這本書可以更輕鬆閱讀。

 

寫作背景

卡繆寫這本書有兩個很重要的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回應自殺的問題。一二戰期間的歐洲正是風雲變色的時期。在政治方面,德國的軍國主義正在潛伏,共產主義組織自從俄國革命成功後便在陸續在世界各地活躍起來,與執政者產生或明或暗的衝突。在社會方面,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百廢待興,無論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平民百姓都過得十分艱難。在文化方面,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與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等學者的非理性主義思想正在一戰後的廢土大行其道,虛無主義的陰霾正籠罩整個歐洲。精神與物質性的頹敗讓自殺慢慢演變成一種社會議題。

第二個目的則是作為自己作品的階段性的總結。卡繆是一名多元化的創作者。他很喜歡用各種媒介闡述他的思想,例如小說,劇本和隨筆。根據傅佩榮教授的<<荒謬之外>>,卡繆的作品被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荒謬期(1938-1941)、反抗期(1941-1951)和自由期(1951-1960)。每個時期正分別說「荒謬」、「反抗」和「自由」這三個重要的主題。而薜西弗斯的神話作為荒謬期最後的作品,正總結了一直以來他對「荒謬」這個議題的觀點。

 

全書結構

整本書分為四個篇章,分別是 :

  1. 荒謬的推理
  2. 荒謬的人
  3. 荒謬的創作
  4. 薜西弗斯的神話

不過卡繆在四個篇章的篇幅安排並不一致。 最長的「荒謬的推理」差不多佔了全書的一半篇幅,作為書名的「薜西弗斯的神話」卻只有七頁。事實上其餘三個篇章我覺得更多是作為引例的作用,卡繆所有對「荒謬」的哲學推論都濃縮在「荒謬的推理」中,所以第一篇章正是全書的重中之重。

 

荒謬的推理

在這一篇章中的卡繆十分系統的,像福爾摩斯一樣推論「荒謬」這個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卡繆在本章的開頭就說明「荒謬」是作為本文論述的起點,所以他並沒有證明「荒謬」,只是單純說明「荒謬」的存在。荒謬的推理分為四個分節。卡繆從「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這個消極的議題,一步一步推論出「活出最多的可能」這個積極的回應。

 

1.1 荒謬與自殺

卡繆一開始有以下的推論 :

  1. 問題的重要性同迫切性是根據問題所引發的行動而定。
  2. 很多人因為覺得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而選擇自殺
  3. 明顯地,自殺是後果最嚴重的行動
  4. 因此生命的意義是最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然後卡謬從自殺這個行為剖析人生意義問題。自殺是一種告白,是承認活著毫無意義。因為自殺者們感受自己彷彿從幻想與希望的世界被放逐,像個異鄉人一樣在現實世界徬徨著,產生與生活的離異感,而這種離異感就是卡謬所強調的荒謬感。

接著卡謬根據這個荒謬的概念作出以下推論:

  1. 對於一個誠實的人,他相信的事物必然決定他的行動
  2. 因此,當他相信存在是荒謬的就必然有所行動
  3. 其中一個合理推斷係是應該會盡可能逃離這個難以理解的狀態(荒謬)
  4. 而自殺是其中一個逃避荒謬的方法

在這裡卡謬終於提出整個第一章節所需要回應的問題:荒謬是否需要人透過自殺去逃避?

 

1.2 荒謬的高牆

如果說第一部分荒謬的推理是提出問題,第二部分荒謬的高牆就是開始嘗試解決問題。

卡謬認為「要理解首先要統一」。心智理解事物需要「熟悉感」,對人來說,最熟悉的事物莫過於「人」本身,對人來說,理解世界意味著把世界化為人。人是有理性,追求合理的生物,因此在人眼中的世界變成了受苦有了意義、善惡終有報、真理存在世上、所有事情都是冥冥中神的安排的美好世界。

可惜,這樣的世界是虛假的(可能有點極端,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不能確定這樣的世界是真實的)。我們理解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存在差距。也許我們可以偽裝自己無知,躲在幻想世界沉淪。

 

當心智邁向第一步,這個世界就崩裂倒塌了:閃閃發光的無數碎片提供理解的泉源。但我們必將感到絕望,這個世界不可能再重建我們熟悉的面貌,一種帶給我們內心平靜的安然面貌。

 

卡謬認為說到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只有我們對事物的感知是確實無誤的,其餘的知識都來自建構。我們本能地渴望知道世界的全部,盲目地相信我們的理性能理解世界,但很遺憾,世界是冷漠而不合理的,所謂的荒謬就是世界的不合理與人們想要理解的強烈兩者的對立。

 

1.3 哲學的自殺

第三節中卡繆提出了除了自殺的第二種方法來應對荒謬,也就是創造虛幻的希望,卡繆稱之為哲學的自殺。(我想這也是卡繆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存在主義者的原因,他認為創造希望和自殺一樣,都是一種逃避荒謬的方法。)

 

一開始,卡繆再次展開對荒謬性質的討論。在正常的語境下,荒謬來自於比較,比較一件事物與它本應呈現的現象所產生的落差。荒謬的感受是存在兩個項目之間的對抗,任意一項消失荒謬也不復存在。在知識論的層面,荒謬是存在人和世界以外,它是人和世界之間唯一的聯繫。這是卡繆所提出的「三位一體論」,人、世界、荒謬任意一項消失,其他的也會被摧毀。

 

卡繆選擇這裡作為他的荒謬哲學的開始,視荒謬的存在為「真理」。然而,當一個人漸漸意識到荒謬的存在,就再也無法擺脫它。卡繆參考其他哲學家面對荒謬的思考,但都不能令卡繆滿意,稱它們為哲學的自殺,是另一層面的逃避。

 

1.4 荒謬的自由

在第三節中卡繆提出了「人-世界-荒謬」的三位一體論。理性令到人與萬物對立,意識產生了「我」與世界的割裂。但是卡繆仍希望(或者說不得不)保持這衝突與斷裂,因為人無法失去理性和意識,僅僅作為世界的一部份而存在。人和世界是殊異的。

 

卡繆寫了那麼多,但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任何衝突都沒有解決,荒謬依然存在,人依然覺得痛苦和焦慮,世界依然不合理,人生仍然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卡繆說「所有的衝突都改變了樣貌」,當我們跟隨著卡繆的腳步思考,就會發現一切問題都變了。

 

原先的問題是人要活著是否應當具有一個值得活下去的意義,但這個問題有個前設,那就是世界上存在某種人生意義。現在的問題逆轉為人生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是否值得活呢?

 

雖然沒有人生意義這個價值判斷標準,但卡繆建立了一套關於荒謬的倫理規範來討論這個問題。人就是要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活著。活著就是活出荒謬。我們只能把意識到的荒謬放在眼前,放棄意識的反抗就是逃避問題。儘管這樣的反抗毫無希望,但只有反抗才是征服命運,而非屈服於命運。

 

相比之下,自殺並非是合乎反抗邏輯的結果,相反它是一種認同。自殺的人看到自己毫無希望的未來,並加速朝它奔去。在這個結果下,荒謬並沒有被解除。信仰也是相似的,這個冰冷,殘酷,冷漠的現實世界造就了人的崇高,宗教的教條和信念在削弱這個現實的同時也削弱了人本身。「教條卸下了我的人生重擔,然而那是我必須獨力去承擔的。」

 

接下來,卡繆展開了對自由的討論。一個普通人在未曾意識到荒謬之前,會定下人生目標,關心未來,安排以後的日子,希望明天會更多。這樣的人生看似自由,看似有無限的選擇,但卡繆認為,這樣反而是被自由的假設所束縛的不自由。普通人想象自己的人生有個目標,為此他安排自己的人生以証明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這樣卻反而為自己創造屏障,把自己的人生收束在屏障內,最後成為自己的自由的奴隸。 只有荒謬告訴我們「未來並不存在」,才能擁有真正的內在自由。終將到來的死亡代替了自由的幻覺,人勇敢地拒絕美好的幻覺,拒絕希望,接受這樣虛無的宇宙,並在這毫無慰藉的人生尋找可能性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說自由只有與受限的命運抗衡才能體現,那麼我們並非應該追求最好的生活,而是活出最多的可能,以經驗的「量」取代「質」。甚麼叫經驗的「量」?

 

對於兩個壽命相同的人來說,世界必然提供他們總量相同的經驗。我們必需意識到這些經驗,去感受生活,感受反抗和自由,並盡可能這麼做,這就是活出最多的可能。」

 

過早的死亡才是讓人無法獲益的唯一阻礙。四十年的有意識生活無論如何都無法等同於清醒的六十年時光。我們要活著,然後時刻意識人和世界之間的荒謬並時刻地反抗著它,才能活出最多的可能。荒謬的人和荒謬的人生並不取決於人的意志,而是取決於死亡。因此卡繆拒絕自殺。

本文由作者【獅子男巫】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一介凡人 IG @wailungsze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