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紐約市的華佗

大蘋果在紐約。

  城市,是一種身份認同,也是一塊歷史的鏡,而有趣的是很多城市都有一個甚至多過一個別稱。香港就是擁有很多名字的佼佼者,除了大名鼎鼎的「東方之珠」外,還有「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直至2001年,「動感之都」也曾是香港的別名。


 

  其中一個我覺得很特別的城市別稱是紐約市──大蘋果(The Big Apple)。光看大蘋果這三個字應該不太能聯想到紐約,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用大蘋果一詞來代替紐約在有紀錄中可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由一名專為報紙撰寫賽馬專欄的記者開始。他在與其他州來的馬伕交談時得知他們對紐約這座城市充滿好奇及興奮後,就用大蘋果來形容紐約令每個人都垂涎三尺,身處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想咬一口,暗喻紐約是一個充滿將不可能變成為可能的地方,黃金滿地。不得不承認大蘋果這個借代實在簡單明瞭,很容易印在腦中。


 

  然而,真正將大蘋果與紐約緊緊連在一起的是一場1970年代在紐約的宣傳活動。上世紀70年代,紐約充斥罪惡加上巨大的財政危機及暴動,人們籠罩在惶恐當中,這顆美味可口的大蘋果彷彿長滿蟲子並腐爛不堪。此時為了提高紐約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再次用大蘋果這一稱號形容紐約,並推出了一系列的印有大蘋果標誌的物品宣傳,這場運動最後成功了,紐約墮落的感覺逐漸在人們心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顆健康可口的大蘋果,大蘋果拯救了紐約市,而大蘋果也順理成章成了紐約的代名詞。

  

  時至今天,紐約市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代表的仍是那個充滿希望和機會的土地,有時一個別稱,居然擁有將一座城市脫胎換骨的能力。在紐約,並沒有不可能的事。


 

本文由作者【CDwithJJ】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