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談判|跨部門溝通】立場不同時,如何進行溝通?從立場問題,學習亞里斯多德溝通三要素,提升自己的格局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B:「不可能,這樣太早了,趕不來啦。」

C:「管理部經理,你要說服老闆,這些時間不可能,因為這個點繳交已經行之有年了。」

管理部經理:OOXXOOXX

 

因為管理部都沒準備,僅將老闆的要求告知大家,要大家共同給予解決方案。

可想而知,最後肯定是不好的結果。

 

但,一個有格局的管理部經理會怎麼做呢?

#會議前:

  1. 了解全局:收集各部門繳交KPI的流程。
  2. 沙盤推演部門間可能的矛盾:一對一詢問各部門主管的意見。
  3. 擬定可能的解決方案:提供讓部門主管擁有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案,並事前確認多數人會support。
  4. 風險預應:若發生多數主管變卦,不support時的預應方案。

#會議中:

  1. 說清楚會議目的:開場即表明→不談可不可能提前,只談如何提前KPI繳交時間?
  2. 讓各部門主管發表意見:過個場,走個形式
  3. 陳述事前擬定的可能解決方案
  4. 讓各部門表達對此解決方案的意見

#會議後:

明確發出會議記錄,以避免反悔

 

格局,代表著層次,也顯示出思維的高度與深度。一個有格局的人,看得了全局,了解所有決策的優缺點,說得出讓人信服的話。

 

溝通說服可以參考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的三大溝通要素進行思考:

  1. 人格說服:聽者信任說者的思維與人品。
  2. 邏輯說服:論述的內容具有合理性與可推論性。就算還不是事實,也要看起來可能變事實。
  3. 情緒說服:透過情緒,去牽引他人的決策。

所以此案例溝通策略涵蓋:

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人格)、整理出事實與矛盾/擬定可能的方案(邏輯)、建立共同利益與共同敵人(情緒)

 

--說服,往往不是很能"說",而是自己先能"服",願意服氣的聽取他人意見--

本文由作者【特助的經營筆記_查理說】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對不起靈魂,我讓你沉睡太久了>14年,將心靈濡染在品牌、行銷、業務、人事、特助裡;將身體安放於大公司、小公司、創業公司中。 職場溝通談判 | 商務溝通談判 | 個人品牌 樂於與成長學習、溝通協商與建立個人品牌有興趣的人交流。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