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se 原創】【書評】【自我成長】《心流》觀後感(下):心流的條件與種類

一位卡其髮色的少女看著鏡頭。圖源:pexels-lina-kivaka

本書基本資訊

作者: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譯者:張瓊懿

英文書名: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文書名:心流

《心流》可算是這世紀以來最經典的書目之一,因為作者對於幸福的精闢見解,還有特別的「心流」概念,都讓本書流傳許久,讓許多人受用無窮。心流顧名思義,就是指心靈狀況如水流般舒適穩定,感到源源不絕的幸福。而心流還有個別名:「最優體驗」。雖然在自序 Preface 中作者謙遜地說,本書目的在於提供一些通用原則,並無提供捷徑,也並非特別專業,反而輕鬆。但心流概念不只能協助個人提升生活品質,還可以為公共行動指引方向。也因文字簡易,這本書更能使人一讀再讀,而容易消化、不艱澀。

本書評分為上下兩部,名稱如下,如有興趣的讀者,請透過搜尋關鍵詞、點擊我的個人專頁進行收看。

  1. 《《心流》觀後感(上):如何詮釋幸福》
  2. 《《心流》觀後感(下):心流的條件與種類》

翻看完了本書的基本資訊,我們現在就趕快來看筆者對於其書的評論,一起來吧!

***

拼貼而成的小精靈。圖源:pexels-francesco-ungaro

一、從四大類特殊遊戲中獲得成就、回饋

法國心理人類學家羅傑 · 凱里瓦(Roger Caillois)將遊戲分為四種,皆有突破現實的特質:競爭性、投機性、眩暈性(旋轉木馬、高空彈跳等)、模仿性(舞蹈、戲劇、藝術)。

遊戲可以提供探索與創造,帶當事人到新現實中;迫使人有更好表現,讓意識進到過去無法想像的境界。

***

二、善用自成目標,避免喪失成長機會

自我意識過剩、自我中心的人,因為注意力僵化、無法控制注意力、學習有困難,而喪失成長機會。

擁有自成目標家庭有五項要點:

  • 明確,清楚期待,目標和回饋不含糊。
  • 重心,認為父母對於自己做的事感興趣。
  • 選擇,孩子有選擇可以不聽父母的話,只要承擔後果。
  • 承諾,或是足夠信任。
  • 挑戰,給予孩子成長複雜的機會。

在秩序混亂的家庭裡,孩子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己不受父母目標打壓,在不斷的談判與衝突耗費精力。孩子往往遇到令人不得動彈的困窘時,需要尋找新方向,而且是不受外力影響的新方向,好將精神能量投入、獲得掌控感;而這通常並沒有這麼簡單達成

***

三、替過程與目標尋找意義感

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說到:「人必須找一個有意義的目標組織自己,如此,即使他是奴隸,他還是自由的。」我們必須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尋求意義,如同某種儀式感,來做為自我追求、實現、認同的憑據之一。而這也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之一。

追求到最後,也許你會好奇,人生的意義為何。本書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找尋意義,只要找到整合的大目標即可為人生帶來意義。利用目標、決心、和諧將生命片段連結,轉換成沒有間隙的心流體驗。讓人生轉化為一連串的心流體驗、最優體驗。追求應同時兼顧物質提升與精神目標,而重點在於,挑戰的複雜性而不是內容,這樣才能增加自我卓越的機會。

如同上一篇《《心流》觀後感(上):如何詮釋幸福》第五點提及的特化與整合,發展自我、與他人整合,要成功做到這兩項,人生才不會分崩離析,才能達到完美平衡。當然,也要替你目前在做的事情,訂定重要項目與優先次序,以免誤了正事。

***

寫滿彩色計劃的筆記本。圖源:pexels-bich-tran

四、妥善訂出目標的難度分級

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概括性的目標、實際可行的小目標,再評估進度,最後將挑戰更細分、發展技能。若一旦感到無趣,將難度提高

其實,作者提及,過度依賴外在物質的休閒活動,因為對於專注力要求不高,因此很難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回饋。由此可見,我們該尋找需要專注力的活動

***

五、嘗試背誦,提升記憶力

其實,任何心理上的心流無論間接直接,都有賴記憶。記憶能帶來樂趣,它使人有目標,讓意識有秩序。

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說到:「穩定內涵的心靈總比沒有來得好,我們不該以為創意與背誦是牴觸。」現在許多教育協會拒絕給孩童採用填鴨式教育,認為日常無用的歷史、地理、國文等專業知識可以移除。但其實在背誦的過程中,會感到心流,我們會對於這種制式而死板的知識,會油生令人意外的成就感。歷史學家湯馬士 · 卡萊爾(Thornas Carlyle)曾說:「歷史是匯集眾多個人傳記精髓的結果。」歷史,它讓我們擺脫現實的暴政,造訪過去。

其實,對於自身的歷史知識也是如此,一個人若不能記得先前學習的知識,就沒辦法建立能整頓心靈的意識秩序。而記得文字、數據、日期的人,比不記得的人更有優勢;因為他們比較無需靠外物建立意識秩序,比較能自娛,從心靈的內涵找到意義。記下來是為了釐清個人遇到的問題,回應自身的挑戰

作者也說到,我們不需要告訴自己一定要記得什麼,可以自己決定,這麼做,資訊才會在腦中,也才有樂趣,而不是被加諸的苦差事。有人會將喜歡的詩詞和語錄記在紙上,隨身攜帶,覺得無聊、意志消沉時便拿出,知道自己喜愛的事物隨手可得,會給人一種驚奇的掌控感、與知識的連結感。書寫在於創造,不在傳遞,目的以回歸秩序。其實,哲學與科學之所以誕生,就是因為思考本身令人感到樂趣。

缺少內在符號系統建立的人,容易成為媒體的俘虜,容易受蠱惑、安撫。缺乏內在答案,所以被自稱有答案的人收服了。放棄了符號性技能,一個人仍不會真正自由,他的想法也許受到鄰里、社論、電視節目影響,被所謂專家牽著鼻子走。理想狀況下,受外在強迫的學習結束了,就該開始內在動機的學習。

雖然記憶中的過去不會百分百真實,我們會不斷編輯,但重點是我們對於這樣的編輯,是否擁有創造性的控制權。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

最後,筆者幫各位整理一下第五大點:

  • 記憶能帶來心流,它使人有目標,讓意識有秩序。
  • 我們不該以為創意與背誦是牴觸。
  • 記下來是為了釐清個人遇到的問題。
  • 不需要告訴自己一定要記得什麼,可以自己決定。
  • 書寫在於創造,不在傳遞,目的以回歸秩序。
  • 缺少內在符號系統建立的人,容易成為媒體的俘虜,因為缺乏內在答案。
  • 受外在強迫的學習結束了,就該開始內在動機的學習。
  • 記憶中的過去不會百分百真實,重點是我們是否擁有控制權。

***

一位女人雙手捧花。圖源:pexels-polina-tankilevitch

六、保持自得其樂的個性

當我們花費越多精神能量追求物質目標,就會產生更多物質目標,要實現也更困難。這導致了,即使我們對工作感覺良好,但工作意願仍不高。經常處於心流狀態的人,較為堅強、有活力、積極進取、專注、創新。但與上上句矛盾的是,心流較常出現在工作時。

或許,多數人對於工作的負面觀感,包括缺乏變化與挑戰、人際衝突、疲累,但許多都可以透過主觀意識改善。如同我們在上一篇《《心流》觀後感(上):如何詮釋幸福》第三點提及,我們該掌控意識,並改變它。壓力是意識到時才會發生。

筆者以作者說的這句話作結,送給大家:「如果我們可以在工作與情感都找到樂趣,也懂得把挑戰當成培養新技能的契機,其實,生活上獲得的獎賞就已經超過一般標準了。

若我們懂得應用上述這些理念,我們其實已經就比一般人還快樂了。

本文由作者【宏先】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本名黃予宏,2003年生,總是在思索一些不會發生的事情,動不動就想哭。覺得悲傷時沉入不夠深的海,就像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不夠痛快。是一個脆弱的人,但很真實。 除此之外,在找光。 IG:宏先 ureyes.mymind FB:宏先創作 HKese 星級作家:宏先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