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鏡頭下《墮落天使》的失焦

一九九五年,王家衛執導的《墮落天使》,不但在眾華語電影頒獎禮上屢獲殊榮,還在西方電影界引起哄動。故事脈絡由兩條主線互相交錯而成,分別是殺手遇襲和啞巴尋找自我的故事。大體而言,就是透過邊緣角色表達都市人的孤寂。然而,《墮》的傳意方式並不全面丶拍攝手法更是錯配誤用,令電影失去了焦點。本文現從電影的傳意、拍攝手法兩方面,解釋它不應如此受歡迎的理由。

 

《墮》缺乏語言運用,令傳意方式欠全面,令電影失去了焦點。「意識流」電影的傳意方式應包括語言(對白和獨白)及蒙太奇,兩者互相配合,能引導觀眾理解故事,彌補跳躍式片段的抽象性和含糊性。然而,電影中幾個主角設定有「失語」問題,即是語言能力上的障礙,故主角極少使用對白和獨白。雖這能強調主題—寂寞,但沒足夠語言貫穿片段,故事的起承轉合難以清楚交代,讓人不能輕易掌握劇情發展。如電影先後敍述黎明喝酒、李嘉欣在電車上流連、金城武為家父拍紀錄片等片段。這些片段是互不相干,且中間沒有語言接軌,故事就只會是抽象符號。因此,這電影的傳意缺乏語言渠道,影響故事的表達,讓電影中故事的焦點模糊。

 

《墮》的拍攝手法不能發揮其作用。雖說拍攝手法是賣點,但這些手法早在其他同期作品中已屢見不鮮。例如《旺角卡門》的「手提式」拍攝手法、《重慶森林》的廣角鏡。相比之下《墮》更是相形見絀,突顯其拍攝技巧上的樽頸位。如電影中用廣角鏡特寫李嘉欣面部表情,目的是放大表情以捕捉她內心世界。可是,特寫時間冗長,加上她演技欠張力,反而令拍攝技巧的效果事倍功半。鏡頭在不必要的地方都特寫,似是無病呻吟,甚至令人質疑王家衛是否技窮。《墮》的傳意和拍攝手法欠佳,導致電影失去焦點,的確是名不符實。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文字工作者 熱愛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電影 歡迎各類型文字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