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洩》觀後感🌸

🌸《春光乍洩》觀後感🌸

🌸《春光乍洩》觀後感🌸

今天的天氣雖然不若昨日般陽光普照,但有陽光的日子,窩在家中耍廢,似乎辜負老天爺的美意。

在第一道晨曦從窗欞闖入屋內之後,我已無眷戀被窩的任性,洗漱後,到愛店用早餐,回家之後,繼續閱讀近期愛不釋手的好書《人生4千個禮拜》,欽佩作者廣學多聞,讓我能從這本書中讀到其它哲學大家與學術巨擘的觀點,從中找到「我們懂你」的慰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年,王家衛拍了一部經典同志電影《春光乍洩》,感覺身邊的人都看過此片,而我竟像一個存在於平行時空的他者,完全不知此片的存在。香港回歸25年後,此片再度在大螢幕放映,為了彌補當年因為物理距離而造成無法躬逢其盛的缺席?亦或想在一片叫好聲中,想理解獲得喝采的理由何在?我今天又晃悠到電影院,讓自己從邊緣人變成觀影人。

看完影片,我的心得只有「辛苦」兩個字。身為同性戀,在東方社會,要大大方方地出雙入對,以當時的社會氛圍,壓力應該是大到讓人喘不過氣來,而不少同志,為了對父母有所交代並符應社會的期許,不惜像《喜宴》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裡的主角一樣,硬是和另一個女性結婚,甚至生子,即便這樣的作為,會犧牲另一位女性的幸福,但,當壓抑真實的自由意志並屈服於主流意識,最後獲得的,將是全盤皆輸的結果。

當然,《春光乍洩》並沒有處理到家庭與社會對同性戀者造成壓力的面向,反倒寫實呈現「根」的問題。

相愛的兩個人,攜手來到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的西方社會,並不會因此而有情人終成眷屬。要融入一個社群,不是人到了當地就好,背後牽涉到語言、文化認同、社經地位……等諸多複雜的面向,偏偏黎耀輝與何寶榮兩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做些薪資微薄的粗重活或讓人包養,最終,也應驗了東方社會裡的俗諺「貧賤夫妻百事哀」,即便他們並未結成連理。

身為觀影人,我主觀以為,黎耀輝與何寶榮之所以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走到最後,完全是個性和價值觀上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很明顯的,在愛情的忠誠度上,相對於何寶榮的水性楊花,黎耀輝是較為一心一意,且願意給出承諾的。從頭到尾,何寶榮給我的觀感,就如同《人間四月天》裡的陸小曼,處處惹麻煩,最後讓徐志摩來收拾善後。

我個人最不能接受的一個片段,是何寶榮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裡,任性要求黎耀輝與他外出,在黎耀輝反家發燒時,竟然還好意思地要求病懨懨的黎耀輝做飯給他吃?向來愛得卑微的黎耀輝,竟氣歸氣,還是下床洗手作羹湯,滿足何寶榮的予取予求。

我不清楚王家衛安排黎耀輝把何寶榮的護照藏起來的用意何在?確保何不會再離開身邊?有談過戀愛的人應該都知道,愛情無法強求,心不在了,人留下了,所剩的只是一段名存實亡的關係,而那不是愛情。

影片中,張震扮演一個和父母關係不融洽,一氣之下,隻身飛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打工旅行的台灣青年。我最近剛讀完《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對於儒家文化對子女在實踐孝道所予以的規範,進而造成親職關係的劍拔駑張,特別有感。張宛的出走,多少有點想跳脫文化枷鎖捆綁,試圖找回自己的色彩。四分之一世紀前,如果劇中張震扮演的角色真有其人,我還真佩服這樣一個不靠父母又有勇氣勇闖天涯的年青人。

人生,很多事情都是比較而來的。處在溫室裡的花朵,很容易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鬧得不愉快,到外頭闖蕩,吃足了苦頭,原本在意的小事,也就顯得微不足道,那時,也就是騎牛歸家的時刻了。

故事的最後,黎耀輝在存夠了錢,準備飛回香港的前夕,自行來到一直想和何寶榮寶榮前來朝聖的伊瓜蘇瀑布,在壯觀的瀑布前,任憑水花沖打面龎,幽幽地說出「我覺得好難過,我始終認為站在這兒的應該是兩個人」。我想,這是原諒到不想再原諒後的哀莫大於心死吧?

在黎耀輝離開阿根廷後,沒有護照的 何寶榮,早已和黎耀輝失聯且不知其動向,或許在愛情世界裡的跌跌撞撞,讓他有所醒悟,但,再回頭,那人已不在燈火闌珊處,留下的只是遺憾。或許,總想在絕望中,尋找黑暗裡的一線希望,何寶榮承租了黎耀輝的公寓,用他記憶裡的那個黎耀輝,長相廝守在阿根廷的首都,期待黎耀輝有朝一日來扣門,重修舊好?

看完這部片之後,心情很沉重,談愛情,容易,但組織一個家庭,難。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兩個人,在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上,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但磨合的過程中,必定有摩擦的痛與傷,彼此真的要有相當程度的退讓與包容,才有可能繼續走下去。

我自己很害怕歇斯底里和掌控欲很強的人,或許我天生敏感,我的雷達只要偵測到這類的人,我一定敬而遠之。生活已經不易,如果時不時再被情緒勒索,應該會非常崩潰。

我承認我是個俗人,見識不夠廣博,底蘊不夠深厚,我同意王家衛的拍攝手法很高杆,劇情很新穎,但我無法感同身受將此片視為人生最佳影片的影迷的想法。

佩服梁朝偉和張國榮精湛的演技,讓我透過大螢幕,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心境和不容易。

片中黎耀輝的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突顯的是世界上不具合法居留身分之漂流者的無奈~但在黎耀輝的身上,我真切地看見了一個勇於面對自己與眾不同,又有堅強毅志力,願意在詭譎多變的命運中,活出自我的勇敢靈魂。

書和電影,好不好看,真的非常主觀,每個人的背景知識不同,相同的文本或劇本,能讓觀者產生的共鳴必然不同,主流和非主流,喜歡或不喜歡,都好,至少是真摯誠實的感受,只要不當稱讚國王新衣很美麗之睜眼說瞎話的討好者就好。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