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之家》觀後感🌿

🌿《倖存之家》觀後感🌿


 

人生裡偶爾會有幾次,你一躍而起,把方才的立足之地拋在身後,而你想駐足的未來又還未就定位,於是在那一瞬間,你飄浮在空中,一無所知,身邊沒有任何人,甚至連你自己都不見了。


民間有一種說法,子女之於父母,不是來報恩的,就是來討債的,你同意嗎?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蒼穹之下,應該沒有百分之百的父母和子女,每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在一連串的刺激與反應中,和周遭的所有人互動,並從中學會了應對進退,而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暗藏著不為人知的暗潮洶湧。

倖存說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僥倖存活。光看書名,大概可以猜測到,這是一本關於家的小說,當中應該有某些人,在歷經滄桑,顛沛流離之後,得以逢凶化吉,幸運地存活下來。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對姐弟,梅芙與丹尼。而貫穿整個喔故事線的重要場所是丹尼(文本的narrator)出生的地方-荷蘭老宅。

故事的時空背景起始於越戰時期,原本極其貧窮的父親因在戰場上的醫療所,遇見了一位命在旦夕的美國青年,從其口中得到了重要土地的投資訊息,進而在從戰場返美後,藉由土地的買賣,一夜致富,也讓原本住在窄小軍宿舍的妻女,一夕之間,成為豪宅的主人。

當一家三口搬進這棟看似全世界最美的豪宅後,不同於丈夫與女兒(梅芙)的非常滿意,女主人自始至終懷著極度的罪惡感,認為窮人出生且能體察民間疾苦的她,不應當住在這奢華的荷蘭老宅裡。於是,在她生下丹尼後不久,便長久離開這棟老宅,做她認為即便拋夫棄子,也要完成的善行。而她的一意孤行,讓丹妮對母親的印象甚為模糊,甚至因母親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席,對其懷恨在心長達數十載。

母親離開後,父親以姐弟倆都無法理解的理由,娶了繼母安德莉亞,並同時多了兩位異父異母的妹妹。傳統繼母的刻板印象,由安德莉亞在小說裡的蠻橫行為得到了增強。

安德莉亞先是將梅芙原有的房間異主為自己的女兒,再以新女主人的姿態,恣意改變這個家原有的平衡。一場意外,奪走了梅芙與丹尼父親的生命,父親遺留下的動產與不動產,都被攻心計的繼母強行占有,原本出生在富裕之家的梅芙與丹尼,也因喪失了父親的庇佑,被逐出家門。從那一刻起,梅芙成了丹尼唯一的依靠,是親姐姐,也是家長。

或許丹尼的父親生前早有預感?擔心第二任妻子在他往生之後,有可能胡作非為,侵佔家產,欺負梅芙與丹尼?在續玄不久後,他就找了律師,設立了教育基金,讓丹尼一生的教育,都不必因為缺錢,而有所中斷。
 

梅芙下定決心,要讓我唸醫學院,然後再加上次專科訓練,這就是她所能想得出來,修業時間最長、也最昂貴的教育。


教育基金的存在,是梅芙和丹尼唯一能使用父親遺產的合法途徑。為了和繼母和繼妹們相抗衡,梅芙要求有腦袋又會唸書的丹尼,一定要讀學費全美數一數二貴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即便,丹尼真正的興趣,是從小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所習得的房地產投資。
 

她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告訴我,我很善良,很聰明,反應很快,說我可以成為我下定決心要成為的那種偉大人物。
 

資質聰穎的丹尼,不負姐姐所望,順利念上了醫學系並取得醫生資格,在白色巨塔裡,行醫一小段時間。

至於我不想當醫生的這個事實微不足道,頂多只是沒有人在意的故事註腳。你一定會想,克服重重困難才成功進入醫學院的人,怎麼可能不想當醫生,但其實我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在這個歷史久遠且高貴的自我約制傳統裡,我只是其中一員罷了。


然,丹尼心中那股對投資房地產的濃厚興趣,還是讓他偏離了的行醫的軌道,成為房產大享。對梅芙來說,她要弟弟念醫,起初的動機是希望弟弟將教育基金作為最大化的使用,但看著後來能自食其力的丹尼斜槓繼承父親的衣缽,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那段時間瑟萊絲特很快樂,儘管如今回想,她其實是錯誤時機的最終受害者。她覺得自己化學很好,以為可以嫁個醫生,而不必自己當醫生。若是她再晚幾年才碰見我,或許就不會掉進這個陷阱裡了。

反倒是丹尼的妻子,一心一意想要當醫生娘的瑟萊瑟斯特,很不以為然,總認為棄醫行商,是不智之舉。而這當中的人生規畫理念不一致,也為這對夫妻共組家庭後的離異,埋下了伏筆。

「時間是有限的,」梅芙說,「我現在更了解這個道理了。我從十歲就希望媽媽回來,而她現在回來了。我可以用這些時間來生氣,或者我也可以用這些時間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運的人。


梅芙的意外心臟病病發,讓她和丹尼的母親現身於急診室外,讓母子間的久別重逢,成為可能。不若梅芙的釋懷與接納,丹尼對於母親,自始至終,冷若冰霜,完全不想盡釋前嫌,重新修補母子關係,直到梅芙離世之後,冰融的契機才得以出現。

自從被逐出家門之後,梅芙和丹尼三不五時,就會開車到荷蘭大宅的對街,觀望那充滿著家族悲傷史的老屋,猜想著繼母和繼妹是如何在老宅中生活,即便好奇,卻不曾有過,要造訪大宅,一窺究竟的衝動。母親的現身,讓梅芙和丹尼再度回到人生曾經在此斷裂的傷心地,並看見晚景淒涼的繼母,也在繼妹身上找到原諒的理由。

在丹尼的視框中,母親從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但對於無血緣關係的任何他者,自己的母親就如同聖人般的存在,無私的奉獻,直到給不起為止,對非洲的難民如是,對失智呈瘋癲狀態的後母亦然。

梅芙在丹尼的顛簸人生當中,無疑是最重要的依靠,姐代母職的存在,讓他度過了有可能離經叛道的青少年時期,也在他成為房地產大享之後,成為他最信得過的財務長。而梅芙對弟弟的愛,也從她為弟弟處理財務不支領薪水,寧住小公寓,不覬覦弟弟名下財產……等,都是昭然若揭的證明。

我對我媽的怒火熄了,煙飛灰滅。怒火再也沒有容身之處了。留在我心裡的並不是愛,然而是某種感覺──或許是熟悉感吧

懷恨在心的共存,絕對不敵網開一面的和平共處。或許年紀已來到了桑榆暮年,或許兒女的成就轉移了他的注意力,那些陳年舊事所招致的怨懟,若不放下,只會突顯一個人過於鼠肚雞腸,人生毫無長進。故事的最終,丹尼依照姐姐生前的遺願,和母親和自己,大和解。

讀完這本小說,內心感觸很深,因為我的身邊,曾經上演過雷同的故事。你覺得身為一個母親,在慈善事業和照顧子女之間,那一選項,該排在首位?我看過不少大人,因為宗教上的狂熱,而錯過了孩子的班親會、畢業典禮,甚至婚禮。不否認,我上述的言論已主觀地表達我認為一位母親或父親,在善待子女這件事項上,應優先於善待外人。但一個家庭裡總存在著不足為外人道的複雜與難堪,夫妻關係間的不和睦或人生理念南轅北轍,都有可能是阻撓理想親職關係實踐的阻礙?

我們迷戀自己的不幸,甚至愛上我們的不幸。我之所以覺得厭惡至極,是因為我這時才發現,我們竟然讓這件事持續了如此之久,而不是因為我們決定放手了。


人被拋擲於這個世間,就是要面對一連串的荒謬,並從荒謬當中,找出一個適者生存的法則,我們不也在跨過一個又一個人生之坎,而倖存至今的嗎?


 


 

本文由作者【飛火流螢】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